资讯

夏日里,芭蕉绿衣翩跹,娟娟静好如美人,宜入诗,更宜入画。清代张潮《幽梦影》专记些雅事格言,其中说“种蕉可以邀雨”。雨打芭蕉,是无数诗人沉浸其中的清境,可以发闲愁,可以生相思,可以动乡情,可以悼华年。李渔也说:“蕉能韵人而免于俗。”“幽斋但有隙地,即宜 ...
唐寅只在画角落下自己的名款,仿佛再多一笔都是赘余。倒是好友王宠在卷后题诗:“小小金莲步玉苔,晚晴闲过玉阶来。芳心不比蕉心卷,未向风前一展开”,道出少女恰是丁香初结、情窦初开的妙龄,有卷缩如蕉心般的春情。文徵明之子文彭亦题《苏幕遮》一首,“柳绵飞,蕉心卷,绿暗红稀,又是韶光换”“欲教梦向高唐巘,云水茫茫,何处寻得见”,将那份藏在梦里的心事,写得缥缈又缠绵。
诗歌赏析: 皮日休的《游栖霞寺》是一首充满禅意与隐逸情怀的五言律诗,通过描绘栖霞寺的清幽景致,抒发了诗人对超脱尘世、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 一、内容简介: 1. 首联:寻隐不遇,空山寂寥 “不见明居士,空山但寂寥。
潇湘晨报 on MSN4 小时
赓续,汴水文脉越千年
记者航拍宿州市新汴河景区。 记者 蒋帮煜 ...
1960年出土于江苏吴江梅堰袁家埭良渚文化遗址中,距今5000年左右。陶壶长32.4厘米,现藏于南京博物院。这件仿动物的陶壶大小约为真实江豚的1/7,江豚壶泥质灰陶,将江豚塑造得活龙活现,嘴尖如鸟喙,两眼向前斜视,头部毛冠微卷,体态肥柔硕胖而不失灵动 ...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这是晚唐诗人皮日休对古汴河发出的咏叹。千年古“汴”流新韵。1966年11月至1970年5月,豫皖苏30万治河大军,出于“治理淮河”的需要,在隋唐汴河大堤以北仅数里的地方,开挖了新中国第一条大型人工河道——新汴河。它 ...
【本文由小黑盒作者@落信于07月04日发布,转载请标明出处!】 谚语有云:“七月半,蚊虫多一半。” 随着天气转暖,又到了蚊子、蠛蠓[miè měng俗称小咬儿] 、苍蝇等昆虫泛滥成灾的季节。 现代人对付蚊虫的办法很多,如涂抹风油精、喷洒花露水、杀虫剂、使用电蚊拍等等。
“消夏图”是中国古代常见的绘画题材,多描绘文人雅士在炎炎夏日中消暑纳凉的慵懒时光。仔细端详这些画面,能发现不少专属于古人、现在已经不常见的避暑神器,如懒架儿、竹夫人、清凉枕、松年椅等。
航拍宿州市新汴河。记者 蒋帮煜 摄河南省永城市沱河。记者 蒋帮煜 摄在广袤的淮北平原上,静静流淌着一条古老而年轻的河流——新汴河。 说它古老,其血脉可上溯至1400余年前隋炀帝开凿的通济渠。那是唐宋时期漕运的生命线,是“万艘龙舸绿丝间”的繁华动脉。
青衫剪影浮现于古运河畔,金石之音穿透岁月长河。6月21日,值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开启新十年之际,大运河沿线八省图书馆共同启动第二届“2025大运河文化阅读行”活动。首站活动在浙江绍兴举办,以“文心映水 ...
”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的感叹,不知不觉已经延续了超过千年,直至2025年的今天。 2500多年前,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开凿邗沟,为千年运河铲下第一锹;此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奠定了其连接南北的大通道地位,唐、宋、元各朝也都进行了疏浚和维护,最终形成了今日的京杭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