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节,顺应天时,运动升阳,符合“春夏养阳”的中医养生观念。但要注意,人体适当流汗可将寒湿排于体外,过之则体内正气亦会耗损,导致抵御邪气的能力下降。因此夏季的户外运动,当以“避暑”为第一,避开11时至14时的高温时段,运动后注意及时补水,以免过汗而伤正,还要避免汗后吹风着凉。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小暑节气期间全国平均气温达23.75℃,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数据以来最热的小暑节气。而在各省区市平均气温中,山东、河南、青海都经历了最热的小暑,山西、甘肃则是同期第二热。
今天,我们迎来了“斗指丙时炎气浓,江南地热似熏烘”的大暑节气。据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信欣介绍,从热度上来看,预计今年大暑期间,受大陆高压控制的新疆地区将盛行高温天气,且气温偏高;而中东部地区的高温并不算突出。过去几天,南北方各有降雨发展,高温收缩 ...
大暑前后,暑气正浓。7月22日,我国正式进入大暑节气,三伏天的大幕也已拉开,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到来。 明起三天,多地高温天气发展增强,中东部十余省区市将遭遇“上蒸下煮”的桑拿天 ,新疆等地则持续“烈日炙烤”模式。
大暑前后,暑气正浓。7月22日,我国正式进入大暑节气,三伏天的大幕也已拉开,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到来。明起三天,多地高温天气发展增强,中东部十余省区市将遭遇“上蒸下煮”的桑拿天,新疆等地则持续“烈日炙烤”模式。
活动伊始,孩子们领取研学手册后,在互动打卡区留下了温馨的瞬间。热身破冰环节,有趣的小游戏让大家迅速熟络起来,现场氛围轻松又热烈。随后的小暑知识讲解,以生动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了小暑的由来、特点、农事活动及传统文化知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时间的划分,更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生活智慧。小暑和大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和第十二个节气,分别代表着夏季的开始和最炎热的时刻。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节气的文化内涵,7月22日,镜湖区图书馆举办了主题活动“晒伏迎暑,岁时安康”。
气象专家提醒,气象部门的实测温度和广大市民的体感温度确实存在一定的偏差,气象站的气温是在离草地1.5米高的百叶箱中温度计的气温,受外界影响较小;而市民的体感温度往往受诸多条件影响,比如泥清路、水泥路、不通风的室内等。对大多数人而言,体感温度要高于实际 ...
大暑时节气候酷热,人体容易上火。清暑热、开胃口成为当务之急,这样才能缓解身体不适,安然度过炎炎酷暑。明日大暑,饮食养生需谨记“3吃4宜”,让我们一同探寻这些养生智慧,顺利跨越伏天这道“酷热门槛”。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高级工程师王美丽介绍,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具体以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
7月11日,江城暑气蒸腾,蝉鸣聒耳。中邮保险湖北分公司携手武昌区水果湖街道社工站,以“金融知识+清凉关怀”的双重行动,为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新市民群体送去一份特殊的夏日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