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第一,铀是核能的 “ 命根子 ” ,没有稳定铀资源,核能发展就是 “ 无米之炊 ” ,自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便做出铀矿勘查重心 “ 由南向北 ” 的战略转移,新疆作为我国最早实现铀矿突破省区,后备基地却日益枯竭。
记者近日从国家原子能机构获悉,我国专家团队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地下1820米发现全球最深的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刷新了世界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发现最深纪录,标志着我国在深地砂岩型铀资源勘查方面处世界领先水平。
塔里木盆地作为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历史上是草原游牧民族、中亚农耕文明与东亚人群交汇的关键通道,更是印欧语系早期东扩的地理前沿。尽管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但该区域史前人群的遗传历史却长期笼罩在迷雾之中。
7月18日,中核集团专家团队宣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地下1820米发现全球最深的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刷新了世界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发现最深纪录,标志着我国在深地砂岩型铀资源勘查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全球铀矿资源的勘查与开发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找矿思路。铀矿勘 ...
近日,我国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取得了一项重大铀矿勘查突破。国家原子能机构传来消息,一支由我国专家组成的团队在该地区地下1820米深处发现了全球最深的砂岩型工业铀矿化,这一发现刷新了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在深地砂岩型铀资源勘查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根据新华社报导,歷时15年建设,总长4197公里的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意味大陆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装上了电力「能量环」。根据说明,该工程由9项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分阶段施工完成,共计9个变电站,近1万座铁塔、线路总长4197 ...
IT之家 7 月 18 日消息,今日,中核集团专家团队宣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地下 1820 米发现 全球最深的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刷新了世界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发现最深纪录 ...
在塔里木盆地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已30多年的塔里木油田副总经理蔡振忠说,来自全国各地80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怀揣能源报国梦想和“把沙海变油海 ...
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规模之宏大,环线总长4197公里,环内面积达53万平方公里,覆盖整个塔里木盆地。而电网延伸涵盖区域更是广袤无垠,达到106万平方公里,接近中国陆地面积的九分之一。该工程无疑是我国电网建设史上一座丰碑,对于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新疆塔里木盆地作为欧亚草原的"十字路口",其史前遗传史终于揭开神秘面纱。最新研究对青铜至铁器时代的24例古代个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青铜时代人群的祖源竟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草原大迁徙"产物——早期西部草原牧民的快速东扩(与安德罗诺沃文化相关),这些游牧先锋先是与中亚的农耕精英(巴克特里亚-马尔吉亚纳考古文化体,BMAC)相遇相融,继而与当地土著(以著名的塔里木干尸为代表)结合,共同谱写了塔里木的基 ...
特邀专家,中石油规划总院、塔里木油田公司、巴州能源公司等单位专家和领导,及西南分公司项目组代表通过线下+线上方式参加会议。 阅读延伸 塔里木油田轮南天然气深度处理工程是已建乙烷回收工程的扩建工程,是塔里木油田公司落实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增加石油液体产量、实现提质增效 ...
目前,塔里木河洪水呈全线缓退态势,生态输水仍在进行。 下一步,水利部将指导地方水利部门继续统筹洪水防御和水资源利用,利用9月灌溉间歇期,继续加大大西海子水库下泄流量,提高补水效率,10月底前完成生态输水任务,持续改善和保护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