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7月20日,在南宁市科技馆“时光漫游——从文明脉搏到科技未来”主题展览中,120件跨越古今的计时珍品集中亮相,展览首日便吸引大批市民前来参观。此次展览面向公众免费开放,于12月31日结束,观众可登录南宁市科技馆公众号,预约门票入场参观。
据《旧唐书・天文志》记载,僧一行认为 "历之本,在于测验",他选定河南白马寺、山西太原、越南顺化等 13 个观测点,命太史监南宫说带队,用圭表测量夏至日影长度与北极高度。
02 铜石之革:两汉时期圭表制度的定型与演进 春秋战国至汉代是中国古代天文测量技术系统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圭表制度的定型最具里程碑意义。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2025年6月21日10时42分,我国迎来乙巳蛇年“夏至”节气。夏至是中国古人最早确定的节气之一,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古人已通过圭表测影发现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与太阳正午时的日影长短变化之间的关系,并由此最早确定 ...
遗址出土了圭表、古观象台遗迹、喇叭口形漆器、铜齿轮形器等,陶寺文明“经天纬地”的秘密就藏在这些器物中。 出自陶寺中期王族墓地内最大的王墓IIM22的圭尺和早期贵族墓葬M2200的立表合称为“圭表”。
相比于其他文明,中国古代日晷的刻度划分更为精细,将一天划分为100刻,展示了古人对时间流逝的独特感知。“晷”字的古义是太阳的影子,但“日晷”这一名称的普及始于清代。在此之前,中国古代已经存在多种利用日影计时的工具,如表、土晷、晷仪、日规、圭表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功能 ...
遗址出土了圭表、古观象台遗迹、喇叭口形漆器、铜齿轮形器等,陶寺文明“经天纬地”的秘密就藏在这些器物中。 出于陶寺中期王族墓地内最大的王墓IIM22的圭尺和早期贵族墓葬M2200的立表合称为“圭表”。
遗址出土了圭表、古观象台遗迹、喇叭口形漆器、铜齿轮形器等,陶寺文明“经天纬地”的秘密就藏在这些器物中。 出于陶寺中期王族墓地内最大的王墓IIM22的圭尺和早期贵族墓葬M2200的立表合称为“圭表”。
圭表和日晷一样,是用来观察日影长度变化进行测量的古代天文仪器,主要是确定季节的变化。 圭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