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真菌,这个在自然界无处不在的微小生命,默默支持着生态系统的运转,却可能成为人类的隐形杀手。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型预测,随着全球气温上升,曲霉菌等致命真菌将侵入北美、欧洲、中国和俄罗斯的新区域,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他们的研究正在接受同行评审 ...
尽管科学尚未完全破解松果体的所有秘密,但我们知道它绝非什么“第三眼”。它只是个小小的腺体,默默维持着身体的节奏。面对层出不穷的“松果体危机”阴谋论,我们不妨一笑置之。谁想猜猜,下一个关于松果体的荒诞故事会是什么?
木星,这颗太阳系的巨型“建筑师”,用它强大的引力雕塑了行星的轨道,勾勒出我们星系的独特轮廓。加州理工学院的Konstantin Batygin和密歇根大学的Fred C. Adams在《自然天文学》上发表的新研究,揭开了木星远古面貌的神秘面纱。他们发现,大约在太阳系最初固体形成380万年后,木星的体积相当于如今的两倍,足以容纳2000多个地球,磁场强度更是现在的50倍。
这只是Pontzer实验室的日常一幕。他和学生们测量人们在压力、运动或免疫反应等状态下的能量消耗。通过Christina呼出的二氧化碳,Pontzer能知道她在应对数学焦虑时燃烧了多少能量。这位44岁的生物人类学家,毕生都在“数卡路里”。他身高1.85米,体重约75公斤,热爱跑步和攀岩,用一位网友的话说,是个“瘦得刚刚好的家伙”。2021年,他的书《燃烧:揭秘我们如何真正消耗卡路里、减重与保持健康 ...
脾脏,这个藏在左肋下、形似牛油果的器官,长期以来被认为可有可无。它的日常工作不过是过滤坏血细胞、辅助免疫系统,即便因伤病被摘除,很多人依然活得健康。然而,温州医科大学、南京大学和澳门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正让这个不起眼的器官摇身一变,成为再生医学的“秘密武器”。他们的最新成果,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上,揭示了脾脏如何化身为体内微型“生物反应器”,培养出救命的功能组织,为攻克1型糖尿病等疾病带来新希望 ...
步行速度常被视为衰老的“晴雨表”。一项广为人知的研究发现,每秒步速超过1.32米的人,未来三年死亡风险更低,戏称“死神追不上”。反之,若步速低于0.8米每秒,可能提示肌少症——肌肉量、力量和功能的减退,这是衰老的重要信号。但普通人很难在家精准测量步速,也未必有握力计来测试手部力量。不过,简单的“五次起坐测试”——从椅子上站起坐下五次并计时——倒是个不错的起点,家庭医生也能轻松帮你记录。
特朗普雄心勃勃的“金色穹顶”计划,旨在为美国打造一张牢不可破的导弹防御网,应对来自俄罗斯、中国和朝鲜的核威胁。然而,这张“保护伞”能否撑起,科学家们却忧心忡忡,认为物理定律和技术瓶颈可能是无法逾越的障碍。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