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7月1日,我校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温氏食品集团首席科学家吴珍芳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Nature Communication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5.7)在线发表了题为“Rewiring of 3D chromatin ...
该研究阐明了MASH到HCC转变过程中的免疫细胞图谱,并确定了参与MASH相关HCC发病机制的关键基因。结果表明,耗竭T细胞、免疫抑制性T细胞或B细胞和TAM的诱导,以及活化自然杀伤细胞(NK)的减少,可能触发从MASH到HCC的转变。此外,载脂蛋白 ...
总之,本研究系统揭示了 circ0515 在肺癌进展和顺铂耐药中的关键作用。研究人员证明 circ0515 在肺癌中显著上调,并通过多层分子机制促进肿瘤恶性转化。这些发现为 circ0515 ...
心脏疾病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心肌细胞的丧失是导致心脏功能不可逆下降的关键因素。2025年7月1日,一项刊登于《Communications Medicine》杂志上的前沿研究成果,为心脏修复与再生领域带来了曙光:科学家们首次成功地利用小分子组合,在无异种成分的条件下,将人类尿液细胞转分化为功能性的类心肌细胞(hCiCMs),为心脏再生医学开辟了全新且极具潜力的治疗途径。
本研究针对西尼罗病毒(WNV)感染导致20%患者肝功能异常但机制不明的问题,通过小鼠模型结合转录组学、脂质组学和病理学分析,首次揭示WNV感染在不依赖肝脏病毒复制的情况下,通过重编程谷胱甘肽代谢、脂质代谢等通路诱发脂肪变性,为理解WNV多器官病理机制提供新视角。论文发表于《Molecular Medicine》。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虫媒疾病威胁加剧的背景下,西尼罗病毒(WNV)作为重要的蚊媒黄病毒, ...
总的来说,Timothy C. Wang团队这项研究成果发现了一种新的调节PMN-MDSC水平的药物,这种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望系统性地改善胃癌患者的免疫抑制环境,提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效果。
癌症发病率确实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这背后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生物学秘密。最近科学家们在细胞层面发现了关键线索,原来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携带着这个"定时炸.弹"。一、为什么年龄是癌症的最大风险因素?1、细胞分裂的累积错误人体细胞在不断分裂更新过程中,DNA ...
该研究团队利用先进的临床前模型发现,BCG与β-葡聚糖的联合治疗可“训练”身体的先天免疫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成为强大的抗肿瘤战士,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癌能力。该疗法通过重编程骨髓中的干细胞,产生能有效渗透肿瘤并抑制其生长的中性粒细胞。Jurado补充道,“令人惊叹的是,这种联合治疗在临床前小鼠膀胱癌模型中实现了肿瘤完全清除和100%生存率。” ...
引言II 型糖尿病(T2D)患者罹患结直肠癌(CRC)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 1.4 倍。使用不同类型的降糖药能否带来预防 CRC 发病风险的效果?基于该问题,中国香港大学张嘉盛教授团队首次使用全民电子健康数据库评估二甲双胍 vs.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 2 抑制剂(SGLT2i)vs. 二甲双胍 + SGLT2i 对于 T2D 患者 CRC ...
推荐:为解决糖尿病血管病变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异常增殖的分子机制问题,哈尔滨医科大学团队开展SIRT6转位调控糖酵解重编程的研究。发现高糖高脂通过IPO13介导SIRT6核质转位,促进ENO3去乙酰化增强糖酵解,而外源性H2S通过Cys141位点S-硫巯基化逆转该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