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但宫里的风早就变了。刘义隆默记每一次决策被架空、每一次人事被绕过。他不闹,也不反,反而表现得极为恭顺。送礼、称赞、退让,一切配合得滴水不漏。外人看他不争,实则他在筹。
对于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行动,大陆方面多次作出回应。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强调,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勾连外部势力谋“独”挑衅,是导致台海局势紧张的祸根乱源。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大陆和台湾地区同属一个中国,台湾地区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存在所谓的“海峡中线”。
“韬光养晦”,核心是一个“韬”字。事实上,“韬”在中国古汉语中至少有6种以上的含义。在理解“韬光养晦”思想时,更不能偏执于某一种狭隘 ...
金灿荣: 首先,韬光养晦是一个比较高层的国家战略,而外交风格的变化主要还是一种外交能力的提升,这两个东西不能直接联系。韬光养晦是一个 ...
2001年夏秋之交,《中国经济时报》和一些报刊先后发表了我的文章:关于“韬光养晦”一些问题的探讨。我当时写这篇文章,正是我从外交第一线退 ...
”韬光养晦也不意味着“光荣孤立”。 APEC上海会议上凸显的战略价值和中国的崛起,也同样不是放弃韬光养晦的理由。
中国外交还要“韬光养晦”吗?最近,中国驻巴基斯坦外交官赵立坚与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苏珊·赖斯在社交网站“推特”上的交锋引起全世界关注 ...
北伐是蜀汉的既定战略目标,从刘备时代就确定好了,诸葛亮5次北伐,姜维11次北伐,虽然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但对蜀汉统治阶层来说,北伐仍然是必要的,主要有三个原因:1、战略规则。诸葛亮在隆中对战略中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 ...
如果这时候要彻底放弃韬光养晦的话,可能往往适得其反,所以必须考虑打造一个韬光养晦的一个升级版。 中国韬光养晦战略是否需要升级版? 要延长战略机遇期需打造韬光养晦升级版 辜学武:我把它称为韬光养晦2.0。 邱震海:2.0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一提“韬光养晦”,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一九九 年邓小平提出来的基本国策。在当时,苏联和东欧各国逐一解体,作为第三世界的中国,要想保全自己 ...
自1990年代初提出“韬光养晦”战略后,从对“韬光养晦”这个词的频繁使用中,我们至少可以区分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涵义:一个是不张扬、自我设限;一个是暗藏不露、蓄势待发。 第一种涵义可视为目前官方的版本。无论是“和平崛起”,还是“和谐世界”,中国致力向外界传达的讯息是:中国将 ...
原文(标题《中文词汇“韬光养晦”翻译的外交战略意义》)发布于2010年夏季号《公共外交季刊》,FT中文网获权发布。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世界局势的全面把握,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