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1823年12月2日,美国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在年度国情咨文中掷地有声地宣告:“美洲大陆……从此不应再被视为任何欧洲列强未来殖民的对象。”这一被后世凝练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宣言,史称“门罗主义”。它犹如一道划破19世纪国际政治夜空的闪电,不仅 ...
艾丽丝·门罗,1931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个农民家庭,全家在大萧条时期为生存而挣扎。1951年,门罗获得奖学金进入大学求学两年,随后与第 ...
门罗主义是美国全球地缘战略的重要源头,可追溯至华盛顿确立的不干涉原则。1793年面对英法战争及美法条约带来的复杂问题,华盛顿指出战争非保卫战,不予法国激萌,还因法国大使吉尼特的不当行为,坚定奉行中立政策,其继任者约翰·亚当斯也遵从该政策,使美国脱离欧洲的事务。
门罗小说的读法. 在一篇关于她自己的小说的有趣评论中,艾丽丝·门罗(AliceMunro)声称她并不总是从头到尾读故事,而是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 ...
门罗主义贻害拉美两百年,拉美反美斗争也持续了两百年。 今日拉美已经不同往昔,经济更加独立,外交更加自主,地区更加团结,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干涉与反干涉、压迫与反压迫的历史天平正朝着有利于拉美国家的方向倾斜。
门罗在世时,就是无可争议的文学大师。她几乎斩获了所有英美乃至世界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她一生出版14部短篇小说集,其刺骨的清醒、惊人的 ...
历史上,美国抱持“门罗主义”,通过干涉内政、威逼利诱等方式,迫使拉美国家服从美国利益,导致拉美国家经济衰退、社会动荡。 近年来,美国更是借“推广民主”之名四处推行“新门罗主义”,打着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的幌子,企图按照美国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塑造其他国家和世界秩序。
门罗带有类似情节的短篇小说《破坏者》,也由此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包含一名年轻女孩被年长的标本制作师性侵的情节,而他的女性伴侣却对 ...
艾丽丝·门罗的家族起源. 能提供给门罗撰写《岩石堡风景》的资料并不多。为了查找资料,她跑回苏格兰住了几个月,在公共图书馆的地方志中查找 ...
在一篇关于她自己的小说的有趣评论中,艾丽丝·门罗(AliceMunro)声称她并不总是从头到尾读故事,而是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然后朝任意方向行进 ...
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