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在元大都司天台的观象台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凝视着浑天仪的铜环。他布满老茧的双手轻轻转动仪轮,星辰运行的轨迹在浑象表面投下斑驳光影。这位将毕生献给天文与水利的科学家,就是元代科学巨匠郭守敬。他编制的《授时历》精确度领先欧洲三百年,主持修建的运河至今 ...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内,有一架横卧于南北方向的巨大望远镜:lamost,中文名称:郭守敬望远镜。这台望远镜自2008年落成以来已 ...
郭守敬纪念馆元明时期的制图技术不但继承了宋代传统,还在测绘技术上更近一步,并且在郭守敬主持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际意义上的全国 ...
新华社南京7月25日电题:让一让,让一让,地球人来“查户口”了!——郭守敬巡天望远镜构建世界最大恒星光谱库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为制订新 ...
迎面耸立的郭守敬铜像,高41米,重35吨,是国内为科学家塑造铜像中最高的一尊。郭公塑像魁伟壮观,气度非凡,双目炯炯有神,手持图纸四卷 ...
13日,北京郭守敬纪念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讲解员。当时,郭守敬纪念馆馆员左元元作为公益讲师来到史家胡同小学,将大运河文化带入校园。该馆 ...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基于国家天文台建设运行的大科学装置LAMOST(郭守敬望远镜)获取的银河系恒星的精确参数和恒星类型多样性,研究人员依托LAMOST数据训练的模型,结合盖亚卫星获取的数据,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亿星级消光数据库,发布了首幅覆盖全天的银河系三维尘埃消光特性图,首次实现 ...
来源:来点科学“中国望远镜发现了目前银河系中自转最快恒星”“郭守敬望远镜迎来新发现”“郭守敬望远镜,又立功了”“银河系自转最快恒星 ...
3月31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了郭守敬望远镜(LAMOST)DR10(v1.0版本)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光谱总数2229万余条,是 ...
郭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中国元朝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1276年,郭守敬修订新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 ...
文博时空 作者 徐之南 早在唐代,李淳风以历法推算、风力定级、易学研究等著称于世,元代的郭守敬在全国建立了 27 个天文观测点,明代的徐光启 ...
郭守敬纪念馆第三次修缮工程历时两个多月时间,对郭守敬纪念馆展区的大门、迎宾轩、文苑斋、第一展厅、第二展厅和廊柱等部位进行维修彩绘 ...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