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弥漫灰尘的工地上,12岁的男孩扬扬(化名)赤膊上阵,他正在动作娴熟地穿电线、缠胶布、钉线管,汗水浸透了小小的脊背,灰尘沾满稚嫩的脸庞。这个暑假,扬扬没有在空调房里吃着冰西瓜,也没有在凉爽的江边玩水,而是成了水电工父亲的“小帮手”,他的故事被报道后,迅 ...
弥漫灰尘的工地上,12岁的男孩扬扬(化名)赤膊上阵,他正在动作娴熟地穿电线、缠胶布、钉线管,汗水浸透了小小的脊背,灰尘沾满稚嫩的脸庞。
本文转自: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徐勇通讯员李航弥漫灰尘的工地上,12岁男孩扬扬(化名)赤膊上阵,动作娴熟地穿电线、缠胶布、钉线管,汗水浸透全身。这个暑假,他成了水电工父亲的“小帮手”。更令人动容的是,当被问及有钱后想做什么时,他脱口而出“买好吃的”,随即又补充道:“不过,要先给爸爸买一双鞋,他的鞋破了。
1933年7月15日,为进一步发动群众,抗日同盟军在多伦城的山西会馆组织召开万人抗日动员大会。“多伦民众从吉鸿昌身上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斗争的坚强信念和卓越能力。”任月海说道,红色火种自此在多伦生根发芽,县里一批青年响应号召,加入抗日同盟军,走向抗战前线。
进入暑假,一系列红色研学活动在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的察哈尔抗战纪念地开展。一座古戏台前,学生们肃穆而立,聆听自治区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任月海讲述抗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