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这一发现源于对2011年至2018年间记录的约8万次粒子衰变事件的分析。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科学家们首次观测到重子行为中存在一种基本的不对称性。重子是构成所有可见物质主体的粒子。这一发现为理解物理学中的一个关键谜题 ...
中新网北京7月18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粒子物理学论文称,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 (LHC)上的LHCb实验中,科学家们首次观测到难以捉摸的、一种重子类的衰变复合亚原子粒子中存在物质-反物质不对称现象。
不同生物的繁衍策略展现了生命适应环境的多样性和智慧,它们会根据环境变化动态调整繁衍方式,确保种群的延续。人类对永生的追求贯穿历史,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现代的科学研究,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永生依然面临着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的双重挑战 。
宇宙学模型认为,物质和反物质在大爆炸中等量产生,但在今日的宇宙中,物质占据主导地位。这种不平衡被认为是由于物质和反物质行为差异造成的,被称为CP对称性破坏。这一效应被物理学标准模型所预测,60多年前已在一种称为介子的亚原子粒子中观测到,但在重子中却“ ...
毕竟核电池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无需外部充电,手机大小的核电池可以为设备持续供电数年甚至数十年。
韩国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DGIST)的申秀日教授团队近日取得重大突破,他们研发的钙钛矿贝塔伏特电池(PBC)或将彻底改变微型设备供能方式。这种新型核电池采用放射性碳14(¹⁴C)与钙钛矿材料的创新组合,能在不充电的情况下为微型设备持续供电数十年甚至更 ...
宇宙学模型表明,大爆炸应产生等量物质和反物质,且两者碰面即相互湮灭,但出于某些原因未发生此情况,身为物质的我们才存在。现在,CERN科学家可能进一步解释为何宇宙物质及反物质数量不平衡。
在日常生活的交流场景中,当有人冷不丁抛出一个问题:“你现在的运动速度是多少?” 我们的思维会如同被设定好程序一般,潜意识里会聚焦于在空间中的移动状态。
文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5年7月3日第3167期第7版。作者简介陈一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中亚研究所副教授。文章内容国际关系中层概念的测量对提升国际关系中层理论的解释力与预测力具有关键作用。作为一项连接经典又服务未来的量化工作,对国际关系的中层概念展开测量既要忠于理论内核,又要敢于探索理论边 ...
人民网北京7月17日电 (方经纶)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4,要完成今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任务,关键看秋粮。7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吕修涛介绍,秋粮面积预计比上年稳中有增,秋粮作物长势总体正常偏好。
陈邦勋表示,为确保监测数据反映真实情况,农业农村部在工作中坚持做到随机性、代表性、动态性:随机性,即监测地点随机确定。每次监测按产品大类每个省份随机选择2个地级市,每个地级市覆盖3—4个县(区)。代表性,即抽检样品具有代表性。既在生产基地、养殖场、屠宰场等环节抽样,也在产地储藏库、运输车辆、批发农贸市场等抽样,确保抽检样品覆盖各类主体。动态性,即动态调整监测参数。根据部门情况通报、社会关注、农业生 ...
该研究由韩国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DGIST)的 Su-Il In 教授领导,项目成果展现出在能量转换效率和长期稳定性方面的显著提升。研究团队利用放射性碳-14(carbon-14)与钙钛矿材料结合,打造了一种混合型电池结构,从而实现更高的电能输出和更持久的性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