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人民网健康频道 on MSN2 天
景东县文井镇:蚕桑产业提质效
本文转自:普洱日报本报讯(通讯员周延张文智文/图)近年来,景东彝族自治县秉持生态、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蚕桑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科学谋划和辐射引领,让这一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走进文井镇清凉村 ...
河口镇的蚕桑产业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曹家嘴村、古文村和桂花冲村等重点村的村民家家户户都有养蚕的传统,但受限于“一户一灶、散户养殖”模式,使该产业始终停留在“小打小闹”层面,村民收益并不高。2016年,镇政府和村两委在走访中发现,村民们虽有养蚕手艺,却因技术落后、销路不稳、抗风险能力弱等痛点堵点问题,始终难以靠这产业发家致富。
“别小看这饲料,里面可有桑叶粉、玉米粉、豆粕等原料,还添加了适量的维生素、抗生素,完全能满足蚕宝宝各龄期的营养需求。现在蚕社第二季蚕正处于五龄期,你看它们发育得多壮实。”江苏省睢宁县桃园镇蚕桑技术指导员李芬随手捧起一匾蚕,向记者展示匾中白胖的蚕宝宝。
近日,绵阳市游仙区盐泉镇两大2025年度区级民生实事票决项目——现代蚕桑融合发展科技示范园区(一期)与北部和南部部分区域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迎来关键建设期。项目现场机器轰鸣、进度喜人,为区域民生改善与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在盐泉镇蚕桑产业发展核心 ...
在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的怀抱中,尖山村悄然蜕变,曾经的“石旮旯”之地如今焕发新生。这里,百亩桑园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而车间的繁忙景象更是令人瞩目——机器人穿梭其间,自动化小蚕繁育中心内,温湿度被精准调控,为蚕宝宝提供最适宜的成长环境。
河口镇的蚕桑产业历史悠久,曹家嘴村、古文村和桂花冲村等村的村民家家户户都有养蚕的传统,但受限于“一户一灶、散户养殖”的模式,该产业始终停留在“小打小闹”的层面,村民收益并不高。2016年,镇政府和村两委在走访中发现,尽管村民具备养蚕手艺,却因技术落后 ...
近日,自贡市富顺县飞龙镇举办首届蚕桑祈蚕礼暨西南大学校地合作启动仪式。本次活动在坚守传统内核的同时,融入了时代新意,特别邀请蚕桑从业者和西南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学子们,现场设置蚕桑技艺互动展区,对缫丝、剥茧等传统工艺和“飞龙四宝”(桑葚琼浆 ...
河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拥有“桑树生长期长、蚕造多、供茧早、休市晚”的优越自然环境,具有400多年的种桑养蚕历史。“十三五”以来,河池市抢抓国家“东桑西移”“东绸西移”等重要战略机遇,因地制宜,借势发展,将蚕桑产业纳入农业“十大百万”产业,并把桑 ...
当地自20世纪八十年代起,依托区位优势,持续发展蚕桑产业。 目前,全县共有桑园30万亩,2023年带动全县2.5万户、10.2万人从事桑蚕茧丝产业,农户售茧收入7.96亿元;全县顶级(6A级)生丝年产量1200吨,占全国50%以上,蚕桑产业成为了宁南县富民第一产业。
近日,江西赣州安远县三百山景区热闹非凡,非遗高杆船技传承人陆师傅在此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他在高杆上做出一系列惊险又娴熟的动作,引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 高杆船技历史悠久,它与蚕桑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早能追溯到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当时,乌镇及周边蚕桑地区的乡民为祈求蚕茧丰收,将毛竹竖立于农船上进行祭祀性表演,高杆船的雏形由此逐渐形成。 2011年5月,高杆船技成功入选第三批 ...
央媒看四川 | 蚕桑产业“织”出乡村振兴新“丝”路 人民网 2024-08-06 09:26:19 ...
从传统缫丝到中药僵蚕,我市蚕桑产业正经历着华丽转身。7月10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4年,全市僵蚕产量达185吨、产值达2800万元,这味《本草纲目》里记载的中药材,正成为激活乡村经济的“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