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秦鑫与绒绣的缘分始于一场非遗展览。在展览上,她被一幅绒线绣成的外滩风景深深吸引,细腻的针脚让建筑与江面栩栩如生。此后,她从大连工业大学的设计课堂走出,踏上了跟随绒绣传承人学习的旅程,潜心钻研针法与配色,并用现代设计语言重新诠释传统纹样。她的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绒绣不应仅是博物馆的展品,而应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从大连工业大学设计课上啃理论,到毕业后蹲在绒绣传承人身旁学针法、练配色,秦鑫不仅钻研针法与配色,更尝试用现代设计语言重新解读传统纹样。在此过程中,她意识到,绒绣不应只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应走进日常生活。
据了解20世纪初,莫氏家族就开始精心研究绒绣,经过他们的改进和创新,把欧洲绒绣艺术与当时的优秀刺绣相结合,第五代传人莫宗荣巧妙融合了 ...
展区还设置了绒绣DIY体验区,参观者可以在这里尝试绒绣制作,从挑选色彩、勾勒线条到一针一线绣制,更直观地感受绒绣的魅力。 展览还是一次绒绣艺术与创意产业融合的实践。
为了深入地了解绒绣文化及其传承现状,7月12号至14号,我们团队走进烟台市芝罘区所城里的烟台绒绣展览馆,深入了解烟台绒绣的相关情况。
12月28日,“铺光绣彩——上海绒绣艺术大展”在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浦东群艺馆)举行。本次展览是上海市群艺馆绒绣艺术大展的延续,在 ...
非遗传承也要从娃娃抓起。去年,绒绣协会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推动开设“走进非遗——上海绒绣”,共有80余位学生报名上课,并于去年12月8日 ...
《浦江两岸尽朝晖》 1998年,大型绒绣《上海外滩夜景》挂上了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厅(小厅),获得高度评价。 2000年,绒绣《浦江两岸尽朝晖》又挂到了上海厅(大厅),并成为首幅描绘浦东陆家嘴全景的巨幅绒绣作品。 “这可以说是我自主创业的第一桶金。
在片中,何冬梅通过一副鲁迅的肖像作品介绍了绒绣的制作过程。“光是面部的颜色就需要有几十种颜色的叠加。其实绒绣的基本颜色只有12种,我们根据作品,自己可以调配出上千种颜色,每种颜色都只有分毫的差别。”何冬梅这幅《鲁迅》在2012年获“儒士儒家*百花杯”金奖,“要说评奖,其实 ...
新华社布鲁塞尔7月4日电(记者潘革平)《“绣”里乾坤·上海绒绣欧洲交流展》4日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开幕。展览首次将上海绒绣带 ...
高桥绒绣馆坐落在一栋清代老宅内,环境古朴而优雅。 绒绣特别擅长表现油画、摄影作品的质感。绒绣馆内的展品件件都是精品,堪称惊艳。 高桥绒绣馆推出DIY创意套装,让零基础市民也能体验绒绣乐趣。 与皮革、金属等组合的跨界文创产品,让古老绒绣焕发出年轻时尚的光彩。 摄影、文字/本报 ...
绒绣原流行于欧洲,20世纪初,英国传教士在烟台开设仁德洋行;英美商人在上海开设谦礼洋行、谦泰洋行,组织绒绣来料加工,由此传入中国。当时的产品是拖鞋和手提包等日用品上的装饰面料,用色比较简单。20世纪30年代末,上海绒绣艺术家刘佩珍等刘氏五姐妹率先用绒绣制作人物肖像;50年代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