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在山西历史上,砖雕在民居中的大量运用,与晋商的崛起密切相关。“明后期至清前期的两百余年,心怀桑梓的晋商归乡后竞相营建自家大院,带动民居建造热潮。”就这样,青砖灰瓦间兴起“雕梁画栋”的风尚,砖雕成了宅院的“脸面”。
1973年,山西省稷山县马村突然传来一则轰动消息,顿时引起了村民们的极大关注。村头老段家的年轻人段明(化名)在一个深夜里,趁着喝酒微醺的状态,竟然胆敢偷偷潜入了村外被称为“百墓坡”的古墓地。
7月14日,记者在济南百年老街上新街看到,随着城市更新项目的开展,近期有多处老院落修缮完成。 上新街80号院中西合璧式的门楼和82号院北方传统民居式的门楼都别具特色,两座门楼原来破损的墙面和砖雕修补后恢复了原有的风貌。
“今天是我主持的第147对新人的婚礼。”作为钓源古村妇联主席兼讲解员,彭月红看着这对新人,脸上满是笑意。自2021年改造以来,这座曾因空心化濒临消失的千年古村,已变身“全国美丽休闲乡村”。
“砖雕里的莲花纹是北宋工匠的典型技法,到了明代重修时又加入了牡丹元素。” ...
本报讯近日,武山县文旅局举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武山砖雕技艺培训班,县文化馆工作人员、武山砖雕技艺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和从业人员50余人参加了培训。
宁波·余姚,是一片被低估了的“绿宝石”秘境。当盛夏的骄阳炙烤大地,这里依然固守着25℃的葱茏秘境,流淌着七千年的智慧清泉。它不言不语,为当地人构筑起一个逃离燥热的诗意结界。小红书@带桃子旅行的Elaine、江南君z别再犹豫!这个夏天,把身心交给余姚吧 ...
交汇点讯 “文言凝练而有韵,能承深情与静意。”近日,在江南大学的毕业季中,一篇以全篇文言文写就的论文致谢引发关注。其作者系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25届艺术设计专业硕士毕业生郑雄凯同学,他以古典文辞为笔,记录了七年学业之旅与七载江南之情。
在团队笔下、镜头里,那些曾蒙尘荒废的古戏台正褪去沧桑。他们收集的数据和拍摄的影像资料,将用于揭示古戏台历史价值、评估保存现状、诊断病害根源,并为制定科学保护方案与活化策略提供支撑。
为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实践,7月11日-7月12日,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红韵皖风传承,农旅融合赋能”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广德市新杭镇,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探寻乡村发展路径,感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
2025年7月9日至10日,太原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暑期“三下乡”筑梦乡村行实践团队一行13人走进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峪口村,开展以“探索生态发展路径,赋能乡村振兴未来”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团队凭借专业所长助力乡村发展,用青春力量践行时代使命,在短短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