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我们应用赤眼蜂防控玉米螟已持续四年。今天计划投放约2200亩玉米田,完成后预计每亩可增产减损10%至12%。今年我们还首次尝试无人机投放赤眼蜂球,试验成功后,每亩还能节省约10元人工成本。”科右中旗农牧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冯建军介绍道。
玉米螟的最佳喷药期是大喇叭口期,常用喷施类药剂有杀虫双水剂、敌百虫、辛硫磷、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溴氰菊脂乳油或者阿维菌素水乳剂等 ...
当前,乾县正经历持续干旱和高温天气,这对玉米的生长和病虫害防治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了确保玉米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质量,特制定以下病虫害防治指导意见。
亚洲玉米螟造成的产量损失和欧洲玉米螟差不多,可不能小瞧它。 但在过去,亚洲玉米螟的防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方面,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它会带来的产量损失;另一方面,印尼以往不把玉米当作主要粮食作物,在作物管理上的投入也就不那么积极,而且玉米螟的高发区还集中在一些非 ...
天山网讯(记者刘孟馨通讯员张梦梅报道)近年来,新疆喀什地区加大玉米螟防治力度,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随着新疆 ...
日前,记者从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了解到,根据全市一代玉米螟发生情况、玉米长势和天气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0年全市二代玉米螟偏轻发生,发生期与常年持平。7月下旬正值玉米螟防治关键时期,也是降雨最集中的时期,持续降雨或对释放赤眼蜂不利。
近日降雨连连,京郊玉米地里又到了病虫害易发时节。喷农药,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的主流是绿色防控,比如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不可思议的 ...
今年伊宁市的玉米种植面积12.64万亩,玉米秸秆存储量大,进入冬季后气温偏高,为玉米螟幼虫越冬提供了条件。为了防止玉米螟病虫害的发生 ...
玉米螟是造成玉米籽粒破损的元凶,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而赤眼蜂通过借壳产子,把卵产在玉米螟的卵中,从而消灭玉米螟的幼虫。据了解,赤眼蜂为卵寄生蜂,成虫长不到1毫米,幼虫在蛾类的卵中寄生。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农技人员将“放蜂器”送进无人机的装载箱中,做好投放赤眼蜂的准备工作。当前,正值玉米螟防控的关键时期,连日来,辽宁省沈阳市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无人机投放赤眼蜂工作,以生物方法防控玉米螟,助力玉米增产提质。“赤眼蜂是一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它的体长虽然不足1毫米,却有着大作用。
不过,欧洲玉米螟可不只是单纯的农业害虫这么简单,它还是研究领域的 “香饽饽”,是研究同域寄主种族、进化和物种形成的理想模型。它包含 z 和 e 两个品系,这两个品系在雄性对性信息素成分的反应上存在差异,有着不完全的生殖隔离。
村党支部书记付顺府介绍:与喷洒农药相比,通过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害虫,全村减少用工2000多个,平均每亩节省农药开支10多元,而且治虫效果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