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我们应用赤眼蜂防控玉米螟已持续四年。今天计划投放约2200亩玉米田,完成后预计每亩可增产减损10%至12%。今年我们还首次尝试无人机投放赤眼蜂球,试验成功后,每亩还能节省约10元人工成本。”科右中旗农牧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冯建军介绍道。
“我们应用赤眼蜂防控玉米螟已持续四年。今天计划投放约2200亩玉米田,完成后预计每亩可增产减损10%至12%。今年我们还首次尝试无人机投放赤眼蜂球,试验成功后,每亩还能节省约10元人工成本。”科右中旗农牧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冯建军介绍道。
沈阳宝逸玉米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关乃铭对无人机投放赤眼蜂技术赞不绝口:“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玉米产量品质都有保障。以前人工粘贴蜂卡,雇人成本高,现在有了无人机投放赤眼蜂,方便多了,省时省力、投放均匀,今年我这几百亩玉米地都采用了这个技术,就盼着能有个好收成!” ...
当前,乾县正经历持续干旱和高温天气,这对玉米的生长和病虫害防治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了确保玉米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质量,特制定以下病虫害防治指导意见。
本文转自:七台河日报本报讯(记者徐扬)眼下正值玉米病虫害防控关键时期,为确保粮食丰产丰收,近日,市农投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抢抓农时,采用无人机等高效科技手段,精准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在新兴区长兴乡罗泉村,记者看到操作员完成兑药、装药流程后,伴随一阵嗡 ...
近日,多地持续高温,不仅造成干旱和田间病虫害发生加重,还对 大豆 的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处于苗期的春播大豆,虽然干旱有利于蹲苗,促使根系下扎,但高温促使水分蒸发过快,消耗加大,植株发育缓慢,对大豆分枝和花芽形成产生不利影响。对刚播种的大豆影响更大,气温超过33℃就不利于大豆出苗,由于土壤底墒失墒快,易导致播后出苗不齐、缺苗断垄。
7月18日,记者从山东省农技中心了解到,根据当前病虫基数、天气预报、作物长势等因素,结合历史资料,经充分会商,省农技中心对下半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做如下预报:一、主要农作物病虫趋势(一)重大病虫1、玉米锈病:3级,局部4级,预计发生面积约1100万亩。2、三代粘虫:1级,局部2级,半岛东部可能有高密度为害地 ...
当前,我市玉米陆续进入喇叭口期,也是多种病虫害集中危害上升期,若防治不当将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尤其是玉米南方锈病、穗腐病、穗期蛀食性害虫等中后期病虫害已成为制约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品质改善的重要因素。要切实抓好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控,促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确保玉米生产安全。一、防控策略坚持“预防为主 ...
莒南县气象台2025年07月20日14时58分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预计7月20至26日我县所辖镇街将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将达到34~36℃,局部可达37℃以上。【县气象局】气象信息服务周报一、上周气候概况:上周平均气温28.8℃,较历年同期偏高2.8℃,周最高气温36.8℃,出现在7月13日,最低气温22.8℃, ...
围绕这一目标,李付广带领研究团队港奥宝典86340开展深入研究,最终在棉花中鉴定到一种天然的新型杀虫蛋白GhJAZ24。实验证明,该蛋白对草地贪夜蛾和棉铃虫均表现出显著的抗虫性。进一步研究显示,该蛋白的杀虫机制与此前常用的抗虫蛋白——苏云金芽孢杆菌蛋白的杀虫机制完全不同,其杀虫谱系甚至可能更广。团队随后培植了含有大量该杀虫蛋白的棉花、玉米、水稻,均展现出了对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玉米螟等在内的鳞翅目 ...
仲夏时节,长垣市广袤的玉米田绿浪翻滚。一支由长垣市供销合作社组织的专业植保服务队活跃在田间地头,无人机低飞盘旋,均匀喷洒雾化药肥——一场覆盖5万亩玉米地的叶面喷施“统防统治”行动正如火如荼展开,为秋粮丰收筑牢科技防线。
四川农业大学“川起玉程,华夏粮研”实践团队将YOLOV8识别系统真正落实到生产一线,实现了从"纸上谈兵"到"田头实战"的跨越。这支年轻的队伍正在用脚步丈量责任,以实干诠释担当。在未来,这群川农学子将会踏足更多玉米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留下更多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