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是现代社会中威胁人们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你是否曾想过,当脑卒中发生时,究竟该如何应对?在紧急情况下,溶栓和取栓这两种治疗方法常常被提及,但它们之间到底有何区别呢?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时,脑部某个区域由于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神经细胞损伤,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了解溶栓和取栓的救命原理至关重要。溶栓治疗的核心在于通过静脉注射药物,借助血流将药物输送至血栓 ...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多发,给群众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为有效应对这一状况,黄陵县人民医院积极推进胸痛、卒中、创伤“三个中心”建设,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优化诊疗流程、强化多方协作,构建起高效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让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效率显著提升。
此外,冷刺激可能带来“双重暴击”。第一重来自冷饮的甜蜜陷阱。贪饮冰水或吞食冰淇淋时,交感神经瞬间激活引发全身血管痉挛,胃肠道的局部御寒反应更会触发全身连锁效应——四肢血液加速回流增加心脏负荷,脑血流动力学紊乱风险陡增。第二重来自运动后的致命凉爽。游泳 ...
这项研究首次通过高质量临床试验证实,在静脉溶栓后尽早给予短效静脉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显著提高非取栓适应证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率,拓展了这类患者的治疗窗口和手段。
为了反映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全球范围内日益沉重的神经系统疾病负担,《柳叶刀》(The Lancet)将出版一期神经病学主题专刊。我们特别欢迎有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神经免疫学、神经保护机制和新治疗方法的研究投稿。
7月20日是今年入伏首日,央视财经频道《职场健康课》栏目播出《消暑有良方》新一集,本集节目深入泉州,挖掘世遗古城应对暑湿的独特智慧。从滩涂里的“溶栓美食”土笋冻,到融合24味草药的茶饼,再到无需空调的古厝生态降温系统,节目组通过科学解读与实地探访,揭 ...
本文转自:健康报本报讯(通讯员陶春蓉特约记者方萍方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胡伟教授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对于发病4.5小时内接受标准静脉溶栓治疗但不符合血管内取栓条件的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溶栓后早期(1小时内)加用短效静脉抗血小板药物替罗非班(糖蛋白ⅡB ...
61岁的老张最近总觉得左腿发麻,以为是年纪大了缺钙,每天多喝两杯牛奶了事。直到有天晨练时突然栽倒在地,送医检查才发现脑部血?
据国 务 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糖尿病患病率为11.9%,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8.2%。“三高”人群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化。
在溶栓治疗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卒中中心的建设也在加速推进。范伟女介绍说,近二十年来,中国静脉溶栓DNT(门-针时间)持续缩短至43分钟,部分中心已经缩短到30分钟以内。
外周动脉溶栓和手术均可用于治疗外周动脉缺血。关于溶栓的适应症、风险和好处,人们对此有很多了解。然而,溶栓是否能比手术更好地用于急性肢体缺血的初步治疗,目前还不清楚。本系统综述是继2002年第一次发表后的第二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