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根据这些不太精确的历史例子,文章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英美捍卫的利益并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它们的承诺也不是明确预防性的,而是模糊的防御性。那英美捍卫的利益真的是那么抽象吗?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可以进一步审视一些历史事件。
2018年,尽管通胀温和且劳动力市场强劲,鲍威尔领导的美联储仍四次加息——导致经济势头急剧放缓。根据美联储自己发布的9月政策备忘录(Tealbook), 预期中的GDP放缓——从超过3%降至1.5%——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鲍威尔的失误。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随后,饱受冲击的格林斯潘将利率降至谷底,并在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将利率维持在1%长达一年——远超出经济复苏所需。
面对危机以来各方的质问,格林斯潘自然要借这本《动荡的世界》来辩解,尤其以抵御1987年股灾以及互联网泡沫的实例来捍卫他的理念,不过本书也不乏反思精神。 格林斯潘曾经承认,他在任期内有三成判断失误。
面对危机以来各方的质问,格林斯潘自然要借这本《动荡的世界》来辩解,尤其以抵御1987年股灾以及互联网泡沫的实例来捍卫他的理念,不过本书也不乏反思精神。 格林斯潘曾经承认,他在任期内有三成判断失误。
西班牙经济、贸易和企业大臣卡洛斯·奎尔波将当前债务危机形容为“暗流涌动,但迫在眉睫 ”,称该论坛是可与近70年前成立的巴黎俱乐部债权国集团比肩的“塞维利亚时刻”。
2025年6月30日,西班牙塞维利亚,70多国领导人与代表齐聚一堂,签署《塞维利亚承诺》,为全球每年高达4万亿美元的发展融资缺口开出“系统性改革”药方。然而,美国——这个曾自封“全球秩序设计师”的国家,不仅未出席,还早早宣布“退出整个进程”。
希特勒的双重性表现为用来针对犹太人的两种暴力形式:大屠杀中随性、高度情绪化、不受控制的暴力,以及通过法律和警察力量显示出的冷静、系统化、合法化和规范化的国家暴力。随着希特勒逐步接近权力和越发娴熟地利用夺权所需的策略,他把情绪化的因素推至幕后,开始强调 ...
从债的视角,80年代以来到2022年之前,10年期美债利率有一条长期下行通道。过去每次利率触碰到下 行通道上轨形成的美债拐点无不与联储宽松有关。然而这个通道已经在22年后被向上突破,世界从全球化走向对抗的同时,全球经济的平稳状态已经被打破。 美元美债的背离:23年Q3的重演;美债上,美元下,反映的是财政风险的计价更加极致。 2005年,艾伦·格林斯潘曾用“难题”一词来形容美联储加息后美国长期债券收 ...
如果真是这样,那风险就在于,美联储或会重蹈覆辙,再度做出错误决策——就像过去多次发生的那样。在疫情后长期维持低利率之后,决策者们这次可能因为担心通胀再起而过于犹豫不决,不敢减息,即使那种情况根本不会出现。这种基于恐惧的政策取态,反而有可能拖累已经放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