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1977 年,美国总统卡特欢迎伊朗国王巴列维访问白宫。 2000年,美国时任国务卿奥尔布赖特(Madeleine Albright)首次公开谈及美国在伊朗政变中的角色。
巴列维本人并不是坏人,但他治下的伊朗却是一个极度黑暗的国家。 4000多万人口,只有50多万人能过上美好日子,而99%伊朗人在艰难度日,甚至过不上人的生活、 巴列维(1919-1980年),在位时间1941-1979年,共38年。 他一位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国王,因为他的皇冠来自于美苏英三大国。 二战之后 ...
美国总统特朗普6月23日傍晚在社交媒体“真实社交”上宣布,以色列和伊朗已就“全面彻底停火”达成一致,这场为期12天的冲突即将结束。但据媒体报道,特朗普宣布伊朗与以色列停火后,伊朗又对以色列进行多轮导弹打击。特朗普24日称,以色列和伊朗均违反停火协议。 在此前的6月21日晚间,特 ...
而小巴列维已经跟随他父亲离开伊朗46年,1979年后出生的伊朗人也许听说过,但没有见过他,除了当年保皇派,深受霍梅尼宗教影响的伊朗人,对这 ...
原文: 哈梅内伊面临终极考验 来源:The Hill 编译:温克坚 末代国王之子想成为伊朗的下一任领导人 礼萨·巴列维(Reza Pahlavi)拥有一个显赫的名字 ...
更何况当初的巴列维王朝是被推翻的,人们对王朝严重的贫富差憎恶,这才开始反抗。 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才将王朝推倒,现如今小巴列维又想重新建立,这又怎么可能呢? 小巴列维预谋已久 在1979年之前,伊朗是巴列维王朝君主制度,全国上下都由国王统一管理。
但这一事件的影响更为深远:巴列维同样实行残酷镇压,伊朗人对1953年政变耿耿于怀。 1979年,一场革命席卷伊朗,推翻巴列维,建立了强烈反美的 ...
1978年,伊朗爆发全国性抗议浪潮,数百万心怀不满的市民走上街头,与长期受压制的宗教势力合流,矛头直指巴列维政权。
重读萨特:一个存在主义者的自由与反抗 何映宇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是二十世纪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 右图: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左图:1955年,萨特和波伏瓦在北京天安门城楼。 右图:波伏瓦《长征:中国纪行》。 何怀宏 萨特《存在与虚无》。 萨特与加缪。 萨 ...
1953年以来美国和伊朗之间悠久复杂的历史 学术网站“对话”(The conversation) 最近刊文总结了美国与伊朗之间几十年来复杂的恩怨情仇关系。在美国 ...
自1953年美英联合政变推翻摩萨台、扶植巴列维王朝起,经2002年以来的长期制裁与军事计划,政权更迭始终是美国的战略目标。 正如我在《以色列的陷落》中所论证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凭借每年数百亿美元军援与技术合作,美以协同持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