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他们最早列装的掷弹筒叫做“十年式掷弹筒”,他发射的弹药就是普通的手榴弹,其射程超过一百米,这比普通士兵投掷手榴弹要远得多,真正赋予 ...
二战时,掷弹筒是日军步兵单位广泛装备的面杀伤武器,主要用于填补手榴弹和步兵炮之间的火力空白。是日军步兵最重要的随伴支援火力,八九式 ...
主讲:三喵先生策划:三喵先生责编:马戏团长全文约35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快来星标我们 Follow us各位读者朋友:因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的变革,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错过推送,所以如果你喜欢循迹晓讲的文章,请一定一定别忘记星标“循迹晓讲” 。设置星标步骤:1.点击或搜索微信公众号 ...
1937年正月,我北满抗日联军在汤原县于家沟成功伏击了一支日军测量队,彻底歼灭了敌方全队。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这次战斗共消灭了18名日军士兵,缴获武器装备包括两门小炮、两挺轻机枪、十四支长枪、六把手枪以及大量子弹和炮弹。
改造后的掷弹筒被命名为“鼎龙式”。与之前的掷弹筒相比,鼎龙式掷弹筒由拉环式击发装置改换成扳机式击发装置。 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研制威力较大的掷弹筒,老一辈的军工人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甚至还有人为此献出生命。
掷弹筒在中国称作“小炮”,因为其发射筒和人的前臂差不多长,所以又被称为“手炮”。实践证明,掷弹筒在当时的作战条件下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武器.因此抗战期间国共双方都曾大量仿制这种武器并有所改进。它们和被中国军民缴获的日制掷弹筒一起,成为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有力武器。并一直使用到第二次国共内战结束。
1908年,朱长清出生于浠水县一个贫苦农家。少年时代,革命的火种便在他心中点燃,他毅然投身工农红军。他跟随队伍转战井冈,血战闽赣,在五次反“围剿”的硝烟中淬炼成钢,从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团长。
日本的手榴弹为什么要设计成敲击一下才引爆呢,那是因为日本军队里掷弹筒非常多,步兵小队作战时以轻机枪和掷弹筒为主要火力,而手榴弹在 ...
八路军兵工厂制造掷弹筒和弹必须解决两大难题,一是筒身与弹体原料,二是加工方法。 八路军依靠群众力量和集体智慧成功解决了这两大难题。 没有造掷弹筒的钢,就组织八路军和民兵拆日军的铁道钢轨,然后将其在高温下锻打成400毫米长的圆柱体,再加工成炮筒。
准备发展一种用于基层步兵的面杀伤支援武器,1921年(大正10年)日本研制出大正10年式手榴弹,由于10年式手榴弹在使用掷弹筒发射时精度较差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