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中考或高考的成绩单打破 “名校梦”,许多学生站在人生的岔路口,眼神里满是迷茫。此时,技校与职高成为不少家庭的务实选择,毕竟掌握一门手艺似乎是安身立命的稳妥路径。但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下,当传统技能遇上 IT 技术,一条更具爆发力的成长之路正悄然展开 — ...
把企业引进校园,把课堂搬进车间。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江山高级技工学校积极推进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仅实现了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而且还打造了一批月薪过万的技能型人才,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技工教育发展之路。
一张本科文凭,曾经被王书远当成通往好生活的金钥匙。2020年,他从哈尔滨剑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满怀期待走进就业市场,却发现这张文凭像没密码的银行卡——看着值钱,用起来却没啥用。面试时,企业老板盯着他问:“你会啥?能直接上手干活吗?” ...
浸润着世赛标准的课堂变革其成效也清晰映射在技能人才的广阔舞台上:超2万名毕业生就职于世界及中国500强企业、170多位学子扎根省级科研平台、近200名学子服务于军工企业、逾万名学子就职于外资企业,1800余名毕业生在机关事业单位贡献力量,更有众多开拓 ...
“毕业后是就业还是深造?”这一直是让不少高校毕业生苦恼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小陈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读技校学技能。去年本科毕业的小陈,最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9月,他将再次回到校园,并非攻读研究生,而是准备花两年时间读技校,专门学习一门技术 ...
你看技校老师是怎么教电工绑线的,不亲眼看到,不知道其中的差距 ...
你不努力,职高和技校都不要…… ...
对于大多数曾以“学霸”身份走来的父母而言,人生中最难接受的或许不是事业的瓶颈,也不是生活的琐碎,而是——自己的孩子,成绩平平。 当“望子成龙”的期望,撞上孩子“普通资质”的现实,一场无声的家庭拉扯便已开始。
网上近日流传广东岭南工商第一技师学院门外的一排石墩照片,显示石墩被红黑色的金属护栏包围,引起网民关注,“石墩也要防盗”、“防撞你个防撞石墩”。
刘宇宁昨天在《北京青年报》的专访里,又一次让人眼前一亮。直播间里,他用最接地气的话,聊人生、聊工作,句句说到人心坎上。这不是那个只会在舞台上唱歌演戏的明星,而是一个从生活里摸爬滚打出来的普通人,用自己的努力和态度,活出了让人佩服的样子。
王玉平,63岁,北京人,他和刘小东、喻红、方力钧是一代人,同为90年代新生代艺术家。从2009年开始,他在北京街头写生,专挑冬天、雾霾天、雨雪天,叶子落了,大地沉郁,枝桠和电线交错成乱糟糟的线条,在威严的一丝不苟的建筑之外,交通标志、电瓶车、路墩子构 ...
李飞从小就爱钓鱼。他老家在江苏南通,家里条件一般,母亲靠卖鱼养家。他小时候不爱读书,喜欢钓鱼,家里也没强迫他。没考上高中,他就去技校学了电工,后来还进了国企。可他不想一辈子做电工,靠自己努力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