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清晨,城市的人们在公园里晨练,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短暂的夏日清凉。午后,阳光变得愈发炽热,城市的节奏似乎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光影透过高楼和绿树的缝隙,洒在忙碌的街道上,定格成一幅幅夏日画面。这个时候,人们纷纷躲进室内享受着冷气,而户外的清澈流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小暑一过,天气热得像个大蒸笼,很多人抱着冰饮、空调不放,结果阳气悄悄流失 —— 稍微吃点凉的就拉肚子,还总觉得没胃口、浑身乏力。老辈人说 “小暑养得好,大暑没烦恼”,这时候吃对食物比啥都重要。今天就给大家推荐 3 类菜 —— ...
七月流火,蝉鸣聒噪。 老槐树上的知了刚叫,村东头的赵大爷就吧嗒着旱烟说:"小暑到,雷声响,家家户户晒衣裳。" 今儿个小暑,日头刚冒红就带着股子灼人劲儿,照得青石板路发亮。 咱老辈人嘴里的讲究,就像檐角下垂着的玉米串,颗颗都是日子里结出的智慧 ...
人民网 on MSN13 天
小暑至 啖清凉
倏忽热风至,因循小暑来。“暑为夏之主气”,广东祈福医院营养师说,此时饮食要清淡温和,可适当吃些汤水和瓜果,汤水有荷叶茶、菊花茶、绿茶等,瓜果如冬瓜、丝瓜、苦瓜、西瓜、薏米、绿豆(芽)、赤小豆、莲藕等。尽管天气酷热,也要注意避免过量食用冰镇水果、冷饮, ...
导读:今日小暑,老人说最怕“小暑一日雨”,小暑下雨有啥预兆?看看农谚咋说。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不知不觉,今日7月7日,不仅迎来了阳历中日月相重的“重日”,同时我们也正式进入了“小暑节气”。小暑,二十四节气中第11个节气,夏季第5个 ...
今年的入伏时间在7月20日,出伏时间在8月19日,全年伏天仅有30天,是近10年最短伏天!不过就当前的气温来看,南方多地的白天气温,已经处在35℃以上。
7月7日是小暑节气。 每到小暑节,老人们总是摇着蒲扇念叨着: 看小暑落在哪一段? 夏天的脾气都写在里头呢! 在民间,有“小暑在头,热死老牛; 小暑在尾,七月大水”的说法。 那么,到底什么意思呢? 今年在“头”还是在“尾”? 小暑到,有何讲究?
唐代诗人韩愈,曾以“自从五月困暑湿,如坐深甑遭蒸炊”,形容夏季的闷热,这也恰似小暑“桑拿天”的生动写照。在广西,这个时期出门一趟,能深刻感受酣畅淋漓的“蒸桑拿”体验!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唐代诗人元稹用“温风至”点破小暑时节最大的特点——热,此时的风已不再清凉,而是带着明显的热浪。 进入小暑节气之后不久,一年之中最热的三伏天往往也会拉开大幕,全天候炎热将成为常态。
小暑节气到,炎热的盛夏如约而至。俗话说“小暑过,一日热三分。”小暑到大暑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而今年入伏的时间恰好在小暑时节内,入伏后,高温与高湿相伴,着实是暑热如煮。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7月7日,夏季的第5个节气——小暑到来。此时暑气未达极致,万物蓄力生长,正是赏夏趣、品夏味、悟夏韵的好时候。
黄米性温味甘,能益气补中、消渴除烦,在小暑时节人们喜欢制作黄米糕食用,好吃又祛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