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罗子甯的故事,藏着一个普通本科生的科研“逆袭密码”,他痴迷计算机,大一就一头扎进科研,先是拉了个计算机兴趣小组,后来直接在学校“表白墙”发布“组团搞科研”的招募令。
这几天,川北医学院一位大三本科生罗某某的名字,在学术圈和教育圈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原本是竞争校内“昌华奖学金”的一场普通答辩,却因为罗同学PPT上展示的“逆天”学术履历——自称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7篇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高达149)、担任包 ...
新京报讯 7月17日,川北医学院专项工作组发布情况通报,内容如下:近日,我校学生罗某某的科研情况受到部分网友关注。学校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项工作组开展调查核实。现将相关情况通报如下。经Web of ...
团队成员、大三学生桂玉清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罗子甯是这个科研团队的牵头人和组织者,但他并没有抢团队成员的成果,署名都是按照团队成员的贡献排序,团队有一些论文并没有罗子甯的署名。
7月17日,川北医学院通报大三学生罗子甯成果质疑调查结果。其履历“逆天”,网传答辩PPT显示在多顶刊发7篇SCI等,引发网友质疑。经调查,7篇论文情况属实,累计影响因子超网传数据,罗子甯表述不严谨致误解。他收到期刊审稿邀请并参与审稿。其团队超百人,分 ...
这两天,某医学院的“学术天才”罗同学火了。
这样的困惑,其实不少人都经历过。明明每天把刷牙当作“必修课”,牙膏沫子在嘴里翻涌,牙刷来回捣鼓,但体检单上的“龋齿”二字还是如约而至。问题究竟出在哪?答案藏在那些你 从未重视的细节里。
7月17日,南都记者从川北医学院获悉,网友质疑的PPT图片为学校2024年“昌华奖学金”评选现场展示材料,罗某某在材料中存在成果表述不严谨问题,有自夸炫耀之嫌。学校已对其进行严肃批评教育。
网传的答辩PPT里,川北医学院口腔医学院2022级学生罗子甯的“成绩单”让人眼花缭乱:“兼任多个顶级期刊审稿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自然・机器学习》《JAMA 内科学》等顶刊发了7篇SCI,累计影响因子149!” ...
川北医学院专项工作组7月17日通报,近日,学校学生罗某某的科研情况受到部分网友关注。学校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项工作组开展调查核实。现将相关情况通报如下。 经Web of ...
7月17日,川北医学院通过其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情况通报,称近期该校学生罗某某的科研成果受到部分网友关注。学校对此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调查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