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据《旧唐书・天文志》记载,僧一行认为 "历之本,在于测验",他选定河南白马寺、山西太原、越南顺化等 13 个观测点,命太史监南宫说带队,用圭表测量夏至日影长度与北极高度。
铜石之革:圭表制度的定型 春秋战国至汉代,是圭表制度定型的关键时期。汉代文献记载,圭表标准形制为“表高八尺,圭长一丈三尺”,这一比例源于人体身高参照与实测数据。汉代圭表技术有诸多发展:材质上出现精密铜质圭表;结构上,圭尺与表合为一体;测量方法上,《淮南子》记载的“双表 ...
汉代圭表技术呈现出三个显著的发展特征:其一,材质革新,出现了更为精密的铜质圭表;其二,结构优化,圭尺与表结为整体,如1965年江苏仪征石碑村东汉墓出土的铜圭表(现藏南京博物院),其表高19.2厘米、圭长3… ...
02 铜石之革:两汉时期圭表制度的定型与演进 春秋战国至汉代是中国古代天文测量技术系统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圭表制度的定型最具里程碑意义。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2025年6月21日10时42分,我国迎来乙巳蛇年“夏至”节气。夏至是中国古人最早确定的节气之一,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古人已通过圭表测影发现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与太阳正午时的日影长短变化之间的关系,并由此最早确定 ...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时间不仅是生活的刻度,更是人类探索宇宙、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维度。7月20日至12月31日,南宁市科技馆将推出“时光漫游——从文明脉搏到科技未来”主题展览,本次展览由南宁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南宁市科技馆与上海大来时间博物馆联合承办 ...
而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从圭表测影,到保存连续2000多年的日影观测记录,为现代研究太阳活动周期,提供了独一无二的长期样本。
出去玩儿 on MSN4 天
古人怎么观测行星?
在浩瀚的星空中,行星以其独特的光芒和运行轨迹,自古以来便吸引着人类的目光。在没有望远镜的古代,古人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想象力,探索着行星的奥秘。他们不仅用肉眼观测,还发明了一系列精妙的仪器,将行星的运行规律记录在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天文资料。 图/alex ...
在团队的多项创新中,最具特色的是将公园定位为“流动的遗址博物馆群落”。团队在关键节点设置6个主题展馆,通过数字化展陈手段,系统展示宫城建筑、王族大墓、陶寺龙盘、礼乐器具等代表性文物。“就像把博物馆‘拆解’到遗址各处,让游客在漫步中感受文明演进与历史场景。”王璐介绍,“一总六分”的阐释结构全方位诠释了遗址价值,这一古今共生的创新模式不仅建立了空间展示体系,更成为早期都邑性遗址活化的范本。
圭表测量太阳影长,与观象台相辅相成,用于太阳历法的制定。 黑、绿、红三色相间的漆木杆“圭尺”,出土时已有残损,残长171.8厘米,复原长度187.5厘米。 正午时刻,太阳照在木立表上,投下的影子被圭尺上的刻度标记出长短。
中新网临汾7月1日电 (任丽娜)随时空长河溯流而上,聆听沉睡四千年的都邑脉动,共赴一场文明之约。7月1日,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仪式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博物馆南广场举行,实现了山西省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零的突破”。 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仪式现场。襄汾县融媒体 ...
陶寺遗址距今4300年至3900年,是新石器晚期龙山时代大型聚落城址,遗址总面积在400万平方米左右,是中华文明形成关键阶段的核心聚落。陶寺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重要支点,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突出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