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人们常认为华兹华斯后来退化为一个保守的诗人,批评他忘却早年的革命热情和激进理想。华兹华斯身上确有保守的特点,但“文化守成”一词或许 ...
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第一代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在政治上的变化一直是备受研究者关注的议题。玛里琳·巴特勒谈到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的改变时 ...
华兹华斯身无分文,亦无确定的未来。 华兹华斯二十九岁。 十七岁时,他第一次离开故乡的湖泊,前往南方的著名学府剑桥——却发现“似在错误 ...
华兹华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湖畔派”三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他的诗句“朴素生活,高尚思考”对读者影响至今。今天是这位诗人250 ...
华兹华斯的诗歌正从转变中的英国和世界中取得了弥尔顿以及中世纪诗人们所不能取的维度。 从这个角度看,1815年不再是一个转变的时刻,伪装的时刻,双面人的时刻,而是一个从诗人到公民诗人、从诗人到英语诗人、从诗人到世界诗人的时刻。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年4月7日-1850年4月23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作品包括《抒情歌谣集》《丁登寺旁》《序曲》《她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等。 威廉:成为华兹华斯“之前” 1770年4月7日,英格兰坎伯兰郡(后来 ...
作者指出,柯勒律治期望华兹华斯成为更杰出的哲理诗人,而华兹华斯越来越趋向于抒情与叙事诗人,华兹华斯对创作《隐士》疑虑难消,只能拖延。 两部传记予人的感觉,柯勒律治个性的确有点偏执,让人产生被干涉的不满,大致上仍属于理念的不合导致的抵牾,并非私德的缺陷。
华兹华斯身无分文,亦无确定的未来。 华兹华斯二十九岁。 十七岁时,他第一次离开故乡的湖泊,前往南方的著名学府剑桥——却发现“似在错误 ...
华兹华斯早年亦是个积极入世的人,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他跑到法国参加起义,可以说他见证了此次起义。后来他去了伦敦,怀着满腔热情加入到了激进政治分子的行列―拥护废除君主制,结束贵族统治,解散教会。
人们常认为华兹华斯后来退化为一个保守的诗人,批评他忘却早年的革命热情和激进理想。华兹华斯身上的确有保守的特点,但“文化守成”一词 ...
华兹华斯和妹妹多萝茜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他在《序曲》(The Prelude)第一卷中对此有生动的记述。不过好景不长,华兹华斯的母亲于1778年去世,留下了5个年幼的孩子。华兹华斯被送往霍克希德的学校就读,多萝茜也被送到了哈利法克斯。
华兹华斯的小屋位于现在的湖区风景点格拉斯米尔不远处,它有一个很有点诗意的名字“鸽屋”。 这里并不是他的出生地。 生于1770年的华兹华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