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25年7月15日,社交媒体用户正在经历一种被称为“发帖倦怠”的现象。许多人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在朋友圈中分享日常生活,而是更倾向于在私密环境中进行交流。这一变化与社交媒体算法推荐机制的演变密切相关,用户们逐渐感受到自己分享的内容似乎不再受到重视,进而产生了对发帖的犹豫和焦虑。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在表达时面临被误解和审视的双重压力,导致选择不再频繁更新社交平台的动态。文章指出,随着社交环境的日益 ...
近日,河北的陈女士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在秦皇岛一家二甲医院除了挂有“不爱上学门诊”牌子外,还挂出了“不爱上班门诊”的牌子。“对上班有了抗拒感。”“人在岗位,心已飘离。”“工作没有成就感,做了也是白做。”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身体 ...
需要注意的是,职业倦怠综合征本质上不是精神疾病,而是工作中的适应性调整过程,多数人最终能走出这种状态。但如果倦怠表现持续超过3个月,出现失眠、体重下降等身体不适,以及消极、冲动甚至自我伤害的想法或行为,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评估,排除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并接受对症治疗。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本研究针对美国医师职业倦怠危机,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个体与小组专业辅导对内科医师的干预效果。结果显示小组辅导使倦怠率绝对降低29.6%(P=0.01),且成本仅为个体辅导的40%,为医疗系统提供了可扩展的解决方案。研究证实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虚拟辅导可显著改善情绪衰竭(EE)和工作负荷等次级指标,效果可持续6个月。
倦怠的三大特征:疲惫不堪、玩世不恭、效率低下。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爽 谭琪欣)“医生,能不能设置一个‘不爱上班’门诊?我晚上睡不好,白天精力不够用,好像人生都没意义了……”两个月前,在患者的建议下,河北省秦皇岛中西医结合医院开设了“不爱上班”门诊,为患者解决职业倦怠感。
为探究年轻优秀运动员学校倦怠与运动倦怠的关系等问题,研究发现二者高度正相关,身份认同经双职业能力(DC)影响倦怠 ...
工作倦怠是一个组织管理问题,而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心灵马杀鸡、瑜伽放松、团建聚餐,都可能无法触及核心。 01 无声的流行病 我们为什么应该 ...
河北秦皇岛一家医院开设“不爱上班门诊”,为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职业心理困境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解决方案。 从“不爱上学门诊”到“不爱上班门诊”,这一“接地气”的诊疗尝试,不仅打破了传统疾病诊疗的惯常印象,更折射出社会对职场心理健康的认知升级。
倦怠已经成为了一个司空见惯的文化词汇,尤其是在疫情期间。 在TikTok上,“ 躺平 ”走红,人们分享许多因长时间工作和令人痛苦的“奋斗文化”而感到倦怠的故事。
履历撰写公司Resume Now对1,150 名美国人进行的另一项调查显示,61%的人认为在工作中使用AI会增加面对职业倦怠的可能性——在25岁以下的年轻人中 ...
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职业倦怠状况调查》显示,针对职业倦怠,超六成受访者希望在工作中获得心理健康支持,同时近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表示目前企业管理者在察觉心理健康方面没有达到期望。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