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考察30余年来村史志编纂历程可知,政府组织的规模化村史志的编撰经历了一个由简志到详志、由重点修志到村村修史志的过程。简志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浙江,随后江苏、山东紧随其后。早期的简志一般为史志办主动发起,以史志办或编委会为单位,合众之稿汇编而成,故而存在文风不一、详略不平衡等缺点。由名村到村村,这是一大跨越。名村与村村,概念不同,前者是重点,后者是普及。只有“一村一志”自成体系,才是真正的村村详志 ...
400多年后再看,多尔衮给华夏带来的四大灾难,依然让人震惊不已。他不仅夺走了一代人的生命和土地,更留下一个压抑的时代。这不是某一朝代的过失,而是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文化与制度清洗。那些伤痛,到今天还无法被轻易忘却。
金朝虽是军事上的征服者,但作为女真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其统治合法性备受质疑。即使金熙宗、金世宗大力推行汉化,开科举、用汉官,也难以彻底扭转汉族士大夫心中“夷夏之辨”的偏见。
1958年9月,顾棣服从组织决定,转业到山西。此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照片底片已全部被编辑整理清晰、保存安全,并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直到现在,它们还被完好保存在解放军画报社,沿用着顾棣当年的登记编码存档方式。
法新社所审阅的草案大纲显示,其中并未包含任何关于1998年排华暴动的具体章节。 印尼国立大学历史学者阿赫迪安(Andi Achdian)指出:“这套写作从一开始就带有明显企图,其倾向是将敏感历史进行有选择的抹除。” ...
“中国”一词最早的出处,源自1963年8月陕西宝鸡东北郊贾村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其底部铸有一篇122字的铭文,其中有“宅兹中国”一句,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中国”一词。葛剑雄仔细考证后指出,夏、商、周时代的“中国”,内涵空间狭小,往往仅指一个城郭。随着诸侯势力骤增,控制面积与日俱增,“中国”外延随之水涨船高。
88年前的今天发生的“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起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到这里来就是接受精神洗礼。广大青少年生逢其时,要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习近平在山西考 ...
“为国修史、为党立言”——《中国工业史·石油工业卷》正式出版发行 1510次阅读 作者:周怿 杨荣才 耿庆昌 陈彦喆 宋涛 来源:中国化工报 2021年12月29日 收藏 ...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的《胡笳十八拍》,呜咽缠绵,浩大工整,充满了悲与愤、凄与美。这首曲子是蔡文姬在匈奴为奴十二年后回乡的路上创作而成,情绪悲壮,层次丰富。蔡文姬是历史上史、书、乐三绝的大师,她创作的《胡笳十八拍》既是一个女性对命运多舛、时代重压的呐喊 ...
1038年,元昊正式建立大夏,又称大白高国,史称西夏。西夏定都兴庆府,就在今天的宁夏银川,在宋、辽、吐蕃等政权环绕之中。建国之前,党项人早期活动地带偏南,逐渐往北迁移,臣服于唐朝,参与过平定黄巢起义,赐李姓。今日宁夏中的“夏”字,便起源自西夏,最早出 ...
北京日报 on MSN14 天
葛剑雄《何以中国》:“中国”的内涵从何而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众所周知,隋唐大一统前长期存在南北分裂的局面,南方是东晋、宋、齐、梁、陈,北方先是十六国,后是北魏,后又分裂成东魏、西魏,后来又演变成北齐、北周。大分裂时的南北大小政权,都把自己称为“中国”,而把对方称为伪政权,这给实现大一统后的隋唐史官出了不小的难题:何为“中国”?何为正统?面对史官的久论不决,唐太宗一锤定音:二史并修,北方政权修一部《北史》,南方政权修一部《南史》 ...
11 天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1.5万人线上线下共赏涪城本报讯6月27日至28日,由绵阳市涪城区打造的大型川剧《欧阳修》在成都城市音乐厅上演,线上线下共吸引1.5万人观看。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