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稻农朋友们,你家的水稻在生长后期,叶子上会不会出现水渍状灰色小斑?在抽穗期,稻秆内部有没有出现腐烂造成白穗的现象?这可能是水稻二化螟在“搞事情”!近日,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为大家提供技术参考。水稻二化螟不同成长阶段的形态认识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虫作物生态安全评价与利用创新团队系统阐述了同以水稻为寄主的两种重大害虫——二化螟和褐飞虱通过协作应对水稻抗虫防御,实现“互利共存”的生态策略及生化和分子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 《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
“二化螟危害跟单、双季稻混栽有很大关系,从5月到7月,可以说每天都有人在田里作业,插播期不一致。
响应二化螟侵害的 JA 通路诱导:研究发现,二化螟幼虫能激活水稻的 JA 通路,且激活该通路可增强水稻对二化螟的抗性。 这一过程涉及到 OsMPK3、OsMPK4 等基因的诱导表达,它们通过调节 JA 信号通路,正向调控水稻的抗性。
编辑推荐: 为解决水稻如何应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产卵的分子机制问题,研究人员通过整合转录组(RNA-seq)与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了水稻叶片在虫卵沉积后的基因表达与代谢物变化。研究发现,24小时内1,350个差异表达基因和234种差异代谢物被激活,包括防御相关基因(如次生代谢途径)及脂 ...
据气象部门预报,7月份气温偏高,中、下旬降水偏多。气候及农田环境非常有利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各镇(街道)农业部门与病虫专业化服务组织要加强田间调查,因地制宜做好病虫害指导和服务工作,谨防水稻病虫害暴发成灾。
二化螟虫害诱导的水稻挥发物 可被邻近稻株感知和识别 2022年12月01日 06:08 媒体滚动 新浪财经APP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分享 ...
针对当前水稻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祁阳农业部门大力推广二化螟性诱剂绿色防控技术,全市共安装诱捕器2万多套,诱杀面积达到4万多亩。
”衡山县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站长唐运清说道。 据了解,二化螟是危害水稻生产的第一大病虫害,容易导致水稻枯鞘、枯心,影响产量。 目前,衡山县已在5000亩早稻示范推广面积安装了二化螟性诱捕器,有效降低了二化螟数量,实现了绿色环保的防虫效果。
通过寄生作用,赤眼蜂能在虫卵中吸取营养,让二化螟“胎死腹中”,进而从源头防治虫害。 “近年来,重庆通过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农业防治等技术,采取多项绿色防控措施防治水稻等作物的病虫害,去年全市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5%。
二化螟是国家一类农作物病虫害,是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害虫之一。 据调查,通道县2023年二化螟发生趋势为中等发生,对农田进行提早翻耕、深水灭蛹,是防控二化螟最简单、高效、省时、省药的绿色防控技术手段,契合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有效降低二化螟基数。
根据全省县级测报站去冬今春水稻二化螟越冬基数调查、冬后存活率调查、化蛹羽化情况调查,结合气象预测资料,参阅历史资料综合分析,预计2023年全省水稻二化螟总体为中等发生,全省发生面积180万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