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劳动,作为人类的本质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重 ...
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去年我国粮食生产克服重重困难,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实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豆产量连续3年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油料产量稳步增加,提高了大豆和油料自给率,增强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的议价能力。面对挑战,今年我国稳定水稻、小麦生产,因地制宜发展薯类杂粮,持续巩固提升大豆产量 ...
中欧合作更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中欧经济总量占全球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双方经贸合作产生的积极外溢效应,将有力拉动世界经济增长,也将增强彼此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前些年,中欧就曾面对来自美国的贸易施压,并在维护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经贸体制方面密切合作。当前,美贸易保护主义再次冲击世界经济,国际社会期盼中欧能继续携手,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我國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去年我國糧食生產克服重重困難,產量首次邁上1.4萬億斤新台階,實現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實施大豆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大豆產量連續3年保持在2000萬噸以上,油料產量穩步增加,提高了大豆和油料自給率,增強在國際糧食貿易中的議價能力。面對挑戰,今年我國穩定水稻、小麥生產,因地制宜發展薯類雜糧,持續鞏固提升大豆產量 ...
高技能人才具備熟悉現場、熟悉一線、熟悉工藝等優勢,能夠在工作崗位上解決多樣化的產品需求和復雜性的技術難題,有助於開展積累型、漸進型技術革新。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勞動生產率提升,不僅需要科學家、卓越工程師等頂尖科技人才,也需要扎根生產一線、技藝精湛的高技能人才。
“五一”前夕,當2426名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在人民大會堂接受隆重表彰時,相信社會各界無不向他們投以尊崇的目光。 “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是人民的楷模、國家的棟梁,全社會要學習他們的事跡、弘揚他們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表彰大會上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召喚。 閃耀的勛章,隆隆的掌聲,是對他們躬身耕耘的禮贊,是對他們奮斗精神的致敬! 是的,勞模們的每一項成績,都由奮斗和汗水凝就—— 青年工匠葉林偉,無數 ...
另一方面,建议着重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知识学习能力、人机协同能力、流程统筹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综合素养。鼓励支持更多高学历人才到生产一线去,在实践淬炼中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科技创新,成长为产业前沿最需要的“理论创新-技术革新-技能应用”贯通型的复合型人才,带动提升更多一线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源,探索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让人才在设备旁成长、 ...
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事关“两个毫不动摇”的坚持和落实,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力强不强,制造业是基础,而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没有一支规模宏大、本领高强的劳动者队伍,科技自立自强就不可能实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也就是一句空话。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是中国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大贡献,也是万隆会议和万隆精神的重要历史遗产。此后,这一原则推广至整个国际关系,成为指导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或政党处理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它丰富和发展了国际关系理论,为不同国家和政党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提供了新的思维和方法,打破了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来划分阵营的传统思维,强调以团结超越分歧,以信任超越猜忌,推动国际社会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在经济上合 ...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以下简称《文选》)中的多篇著作都对扩大消费、发展数字金融作出深刻论述。比如,《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指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指出:“要扎根于为实体经济服务、适应消费者和投资者需要进行金融创新”;《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指出:“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要站稳人民立场 ...
一个政策的出台,需要精准设计“最初一公里”,瞄准关键领域和突出矛盾,聚焦经济社会核心问题,成为政策有效传导的基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牢牢把握“人民”这个逻辑起点,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有效将经济发展、产业升级 ...
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