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黎庶昌,字莼斋,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生于遵义东乡沙滩(今遵义县新舟区禹门乡)。祖父黎安理在清乾隆时任过山东省长山县(今长清县)知县 ...
黎庶昌在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出任四川川东兵备道员兼重庆海关监督后,个人出资在重庆创设川东洋务学堂,教授“中文 ...
黎庶昌通过日本友人以重金四方收访。“耗三年薪俸积余,举银一万八千两”,刊刻出了精美的《古逸丛书》200卷。仅此一事,黎庶昌即居功甚伟。 不过,黎庶昌脸上的笑容没有能够持续多久。他的文化外交应该得益于其文人本色。
一处己能让,凡名誉、地位、利益,与人相涉,退避不争。二处人无忌,于他人多思优长,隐其短失,口颂笔赞。三处事不苟,凭劳动以换生活,任 ...
清末外交家黎庶昌(1837—1898)。字蕴斋,自署黔男子,遵义县东乡禹门人。清咸丰十一年,贵州因地方战乱停止乡试,黎庶昌北上赴顺天府乡试。时值 ...
黎庶昌出使日本期间,还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刻印了《古逸丛书》。今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拨巨资、贵州人民出版社倾全力,影印再版了该书,共计56册。 黎庶昌两度任驻日公使,正值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西学兴而汉学日趋式微,旧版秘籍不为书肆所重。
士族和士家一字之差,地位却有天壤之别。曹魏为了确保有足够的兵源,父亲当兵,儿子仍然要当兵,这就是“士家”。 (本文首发于2021年8月26日《南方周末》) ...
10月26日,一帧蜀籍邀你了解古籍《西洋杂志》,海报所选用图为 西洋杂志八卷 (清)黎庶昌撰手稿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西洋杂志》是桐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