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鲍勃·迪伦好友梅穆迪斯死后留下24小时的录音带,口述与迪伦的友谊与交恶。梅穆迪斯之子据此完成《鲍勃·迪伦的另一面》一书,呈现迪伦在知根知底的老友面前罕见的一面。
如今,鲍勃·迪伦的头衔又多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绘画能赋予周遭的混沌以秩序 鲍勃·迪伦与艺术的渊源,要追溯到1966年的7月29日发生的一场 ...
鲍勃•迪伦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令中国音乐圈为之振奋。高晓松就第一时间在微博再度转发自己早前听迪伦现场的照片,他直言对方是“伟大 ...
要说有哪位艺术家真正地影响了一代人,鲍勃·迪伦无疑是其中之一。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仿佛在鲍勃·迪伦的音乐声中醒来,他的锐性穿透了人性坚壁,抚慰着伤痛,歌唱着生活、爱与忧伤。 而聚光灯下的鲍勃·迪伦又不止如此 ...
图像加注文字,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家乡明尼苏达州出现了有他头像的新壁画。 2017年4月2日 美国知名唱作人鲍勃•迪伦(Bob Dylan ...
沉寂8年,鲍勃·迪伦(Bob Dylan)终于发行了他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的第一本新书——《现代歌曲哲学》(The Philosophy of Modern Song),这也是他继 ...
周六晚上是迪伦那场宿命对决的50周年纪念日:50年前的那个晚上,鲍勃·迪伦(Bob Dylan)用响亮的电子噪音侵袭了新港民谣节,那里本是从未遭到玷污的圣所。1965年迪伦在新港的战斗已经众所周知。它的影响被一再阐释,已经有些令人作呕。
鲍勃·迪伦是20世纪的摇滚教父、跨时代的文化偶像。 其1941年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希宾,20多年以后,成了60年代世界反主流文化的主将。
唱作人、民谣歌手、诗人,在为一代人定义了民谣音乐和民谣摇滚后,72岁的鲍勃·迪伦(BobDylan)还为自己添上了一个视觉艺术家的符号。8月24日,他的12幅蜡笔肖像画将以《鲍勃·迪伦:“面”值》为名在英国国家肖像美术馆展出,并持续展览至明年1月。
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争议一路随行---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萨拉·达尼乌斯13日中午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揭晓诺贝尔文学奖。文学院在当天发表的新闻公报中说,迪伦因为“在美国歌曲传统形式之上开创了以诗歌传情达意的新表现手法”而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
早在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专家们就在讨论迪伦和济慈之间的对比。人们在做甄选,迪伦将自己所创作歌曲进行的诗化的转变,确实 ...
巴黎音乐城(la Cité de la Musique)举办的《鲍勃∙ 迪伦,61-66年摇滚爆炸》 展通过摄影展,音乐,录像放映等方式介绍摇滚明星鲍勃∙ 迪伦(Bob Dy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