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郭守敬纪念馆元明时期的制图技术不但继承了宋代传统,还在测绘技术上更近一步,并且在郭守敬主持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际意义上的全国 ...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内,有一架横卧于南北方向的巨大望远镜: LAMOST,中文名称:郭守敬望远镜。这台望远镜自2008年落成以来已 ...
13日,北京郭守敬纪念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讲解员。 当时,郭守敬纪念馆馆员左元元作为公益讲师来到史家胡同小学,将大运河文化带入校园。
郭守敬望远镜巡天4年来,已捕获700余万条高质量恒星光谱,超过此前全球所有已知光谱巡天项目获得数据的总和。 什么是光谱?
走进达活泉公园大门,宽敞的甬道两边,花团锦簇,古木参天,显得大气与豁达。 迎面耸立的郭守敬铜像,高41米,重35吨,是国内为科学家塑造 ...
1. 基于郭守敬望远镜数据,天文学家发布了首幅覆盖全天的银河系三维尘埃消光特性图。 2. 该研究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亿星级消光数据库,实现了银河系三维尘埃分布与消光曲线的同步测绘。 3. 由于LAMOST的独特优势,研究者获得了大量银盘内中、高消光区恒星的准确参数。 4. 除此之外,这一突破性 ...
3月31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了郭守敬望远镜(LAMOST)DR10(v1.0版本)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光谱总数2229万余条,是 ...
早在唐代,李淳风以历法推算、风力定级、易学研究等著称于世,元代的郭守敬在全国建立了 27 个天文观测点,明代的徐光启更是完成了我国古代 ...
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是目前国际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可同时观测4000个天体,其发布的光谱数已经超过2000万条,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恒星光谱。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记者张泉)记者14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科研人员基于我国郭守敬望远镜的观测数据,绘制并发布了首幅银河系全天三维尘埃消光规律图,将为更好开展天文观测,以及天体化学、恒星形成等领域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早在唐代,李淳风以历法推算、风力定级、易学研究等著称于世,元代的郭守敬在全国建立了27个天文观测点,明代的徐光启更是完成了我国古代 ...
文博时空/文 文博时空 作者 徐之南 早在唐代,李淳风以历法推算、风力定级、易学研究等著称于世,元代的郭守敬在全国建立了 27 个天文观测点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