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在山丹县,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山丹县图书馆静静伫立。步入其中,艾黎藏书楼古韵悠长,阅览大厅书香弥漫,这里承载着路易·艾黎先生与山丹跨越时空的深厚情谊。6月26日,由张掖市委网信办主办,中国甘肃网、山丹县委宣传部、山丹县委网信办、山丹艾黎纪念馆共同承办的“路易·艾黎中国情”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山丹县图 ...
山丹成为路易·艾黎和师生们的福地,在这里路易·艾黎将学校更名为山丹培黎工艺学校,招收贫寒子弟、安排农民就业,学校规模逐步扩大,一度发展到师生近600人、20多个生产小组。 当时,学校都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学校缺什么就办什么专业。
1984年11月,路易·艾黎向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提出在山丹建立山丹培黎农林牧学校的建议,得到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路易·艾黎1897年出生于克赖斯特彻奇附近的小镇斯普林菲尔德,在克赖斯特彻奇度过了中学时光,自1927年起在华工作。 上世纪40年代,路易·艾黎来到甘肃省山丹县,在那里创办培黎工艺学校,吸收大量劳动人民子弟,培养了一批实用技术人才。
6月26日,由张掖市委网信办主办,中国甘肃网、山丹县委宣传部、山丹县委网信办、山丹艾黎纪念馆承办“路易·艾黎中国情”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山丹县图书馆,探寻路易·艾黎留给山丹的另一份精神财富。
通讯:让路易·艾黎精神薪火相传 新华社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10月20日电 通讯:让路易·艾黎精神薪火相传 新华社记者卢怀谦 郭磊 李惠子 10月20日 ...
1927年三十岁的路易·艾黎来到中国,在上海开始撰写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文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艾黎和斯诺夫妇等中外友人发起组织了工业合作化运动,通过工业合作社,教失业工人和难民学习技术,从事日用工业品的生产。
1953年,山丹培黎工艺学校搬迁兰州,路易·艾黎也定居北京。 但是,路易·艾黎时常思念着山丹人民,牵挂着山丹教育。 1984年11月,路易·艾黎向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提出在山丹建立山丹培黎农林牧学校的建议,得到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上世纪40年代,路易·艾黎来到甘肃省山丹县,在那里创办培黎工艺学校,吸收大量劳动人民子弟,培养了一批实用技术人才。
今年5月24日至25日,路易·艾黎塑像揭幕等一系列纪念活动在克赖斯特彻奇及其所属的坎特伯雷地区举行。路易·艾黎塑像是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向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