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莱布尼茨的父亲在莱布尼茨 6 岁 的时候就去世了,考虑到莱布尼茨的年龄如此之小,在经过长达两年 的审议后,他被允许进入父亲的图书馆,开始 ...
莱布尼茨,「遇见数学」Midjourney下绘制. 17 世纪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在数学的宏伟历史长河中有着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于这个问题,今天的科学史专家普遍认为,牛顿与莱布尼茨是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两人的体系也各有特点,牛顿是从他所擅长的物理学角度出发,所达到的高度是莱布尼茨不能比的。而莱布尼茨则从几何问题出发,在严密性与系统性方面大大超过了牛顿。
真正懂得中国这个“历史奇迹”的,另有其人,他是莱布尼茨。 在了解他对“中国”的看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这个人。他是17世纪的德国人 ...
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是17-18世纪欧洲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之一,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伟大人物,被后人誉为“一个千古绝伦的 ...
莱布尼茨何以对中国那么有信心?那是由于他了解中国哲学。他不难从中国哲学里面,发现与“前定和谐”相对应的宿命。 在他看来,中国就是欧洲 ...
12月14日,联想数据中心业务集团携手英特尔,为德国慕尼黑巴伐利亚科学院(Bavarian Academy of Sciences)的莱布尼茨(Leibniz)超级计算中心打造下一代超算系统。该系统包括将近6500个节点,节省能耗超过45%,建成后将为德国最大的超级计算中心莱布尼茨提供26.7PETAFLOPS的计算能 ...
莱布尼茨肯定是一个平和宽容的人,和他的好学深思结合在一起,便体现了一种知识的力量和有容乃大的心胸,在他身上人们感到有一种16世纪留下的人文主义的传统。莱布尼茨很有些像伊拉斯谟,伊拉斯谟预示了宗教改革,莱布尼茨则预示了启蒙运动。
2005年7月30日至8月1日,“莱布尼茨的政治哲学思想与《中国近事》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隆重召开。莱布尼茨是第一位真正对中国感兴趣的 ...
当地时间11日,“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莱布尼茨的中国观”书法展在德国柏林孔子学院开幕。此次展览将莱布尼茨与中国书法相结合,为德国观众 ...
相反,我们需要摆脱霍布斯非理性和私利性的观点。我们不妨回望伟大的普世思想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的思想,寻找团结东西方所需的方向:莱布尼茨一生都在为促进理解和包容而奋斗,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性思想,包括弘扬智慧与美德,推动实现共同利益。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