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山东频道潍坊峡山区王家庄街道杜家庄村旁,小辉家庭农场的藕塘在夏日的阳光下铺展出连绵绿意。荷叶亭亭如盖,其下水流中,小龙虾悄然潜游——这幅“荷虾共生”的生态画卷背后,是农场主肖银龙十六载点“废”成金的奋斗史,更书写着传统农业向绿色循环 ...
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 碧波荡漾,昔日荒滩焕新颜。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摄 最近,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的咸定村,沉浸在丰收的喜悦里。 从荒滩改造而成的河道中,捞出鲜香味美的“六月黄”,装篓、打包、销售,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
走进柯坪县绿色戈壁设施农业产业园,一座座标准化大棚整齐排列,棚内各类蔬菜长势喜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片荒芜的戈壁滩,如今却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青海共和县塔拉滩戈壁,昔日荒滩已铺满光伏板,下方绿草茵茵,牧羊人赶着羊群穿梭其间。
兴安岭之阳,吉林西部。嫩江与洮儿河交汇的冲积平原上春潮涌动,一望无际的稻田泛出新绿。这片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判定为“不适宜耕种”的盐碱荒滩,如今已化身为水稻面积155.9万亩,年产20.6亿斤优质大米的“黄金粮仓”,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这场蜕变 ...
谁能想到,如今的这片“葡萄海”,十多年前还是风沙肆虐的戈壁荒滩。现在,这里不仅蜕变为优质葡萄种植基地,更成了村民捧在手心的“致富摇篮”,每一颗饱满的葡萄都承载着增收的希望。
“2016年以前,这是到处是寸草不生的荒沙滩,现如今已成一望无际的大林海。”在甘州区生活20多年的赵晓婷目睹了这片土地从“荒芜石滩”到“满眼绿意”的巨大变化。她说,生活的小区距离黑河林场很近,道路两侧植被茂密,绿化、空气都越来越好,在这里跑步、骑行特 ...
吉林西部泡沼遍地、湖泊星罗棋布,是中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区之一,但年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三倍左右,又使得位于松嫩平原西南部的白城市处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性的气候,这种气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国内“闻名”的镇赉的盐碱地。
近年来,在镇赉县委、县政府的主导下,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与吉林协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攻关,将柠檬酸副产物与微生物技术相融合,构建出“柠檬酸石膏+生物有机肥+微生物激活剂”的复合绿色改良体系。这种技术较传统方法降低成本40%,实现“以菌治碱”,形成“治碱—肥田—增产”的良性循环。
如今,汉江干堤城区段,昔日荒滩已成为流淌着烟火气、洋溢着文化味、滋养着新生活的城市会客厅。抗洪精神也早已融入城市的血脉,化为今日蓬勃生机与从容安宁的根基。
谁能想象在废弃的矿区里,也能种出香甜多汁的葡萄?6月25日,“2022中国有约 A Date with China”采访团在宁夏贺兰山下曾经的荒滩上,看到了大片大片的葡萄园,听企业负责人讲述当地人是怎样把荒滩变成了“金山”。 宁夏贺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