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兰所处的时代,欧洲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工人运动 ...
罗曼·罗兰就曾在书中,讲过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的故事。 米开朗琪罗一生受制于教皇,被命令做过许多不喜欢的事。 今天奉命造陵墓,明天不得不学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 罗曼·罗兰 著 郑克鲁 译.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解读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雨果等大家,著名法文翻译家郑克鲁经典译作,大师解读大师,名家翻译名家:从艺术巨匠那里汲取思想和力量!
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正如罗曼・罗兰所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贝多芬用一生证明:命运可以剥夺听觉,却夺不走灵魂的歌唱。这种对生命的热爱,对艺术的虔诚,在任何时代都能唤醒我们对“活着”的敬畏。
罗曼·罗兰先生在《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序言中曾这样表达自己的对生活的看法:“倘使活着不是为了纠正我们的错误,克服我们的偏见,开扩我们 ...
在罗曼・罗兰的私人档案中,人们发现了一张很有意思的小纸条,上面写着:“我向妈妈保证,尽一切力量考取高等工艺学校。罗曼・罗兰”。这个写于全家迁到巴黎后不久的便条说明,年幼的罗兰肩负着父母多少沉重的期望。
1866年1月29日,罗曼·罗兰出生在法国勃艮第大区涅夫勒省的古老城镇卡拉姆西。他的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本“献给各国的受苦、奋斗 ...
罗曼罗兰家纺品牌始于1918年,2009年法国罗曼罗兰家纺与立新集团成功牵手,在中国香港成立了罗曼罗兰品牌亚洲运营中心。 同时在广东中山市拥有 ...
罗曼·罗兰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著名作家;敬隐渔是20世纪20至30年代的一位中国作家、翻译家。由于翻译等事宜,敬隐渔作为中国的第一人,与罗曼·罗兰有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交往,并得到罗曼·罗兰的关心及照应,对于中法文化交流,这是值得人们记忆的。
我在2019年4月3日《中华读书报》发表的《〈约翰-克利斯朵夫〉首译者敬隐渔和罗曼·罗兰“合影”之疑》一文中,以相貌、身材、时间等诸方面的差异,证明《郭沫若学刊》2015年第一期所载“一九二八年,罗曼·罗兰在瑞士雷蒙湖畔寓所庭院中与敬隐渔的合影”中的不是敬隐渔。
1866年罗曼·罗兰出生在法国,小的时候他身体很弱,但他的心灵却有非凡的敏感,莫扎特、贝多芬等的音乐使他入迷,莎士比亚的剧本对他更具有 ...
”罗曼·罗兰对歌德的评价,也不是有关艺术风格的层面,而直接逼向作家的心灵。 歌德不是燃烧型的艺术家,他不是用生命来创作,他是用智慧和才华来写作,他的优雅、宁静、完美是用力做出来,而不是用生命融化出来的,“他在生活和艺术中都过于是一个艺术家了。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