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从大连工业大学设计课上啃理论,到毕业后蹲在绒绣传承人身旁学针法、练配色,秦鑫不仅钻研针法与配色,更尝试用现代设计语言重新解读传统纹样。在此过程中,她意识到,绒绣不应只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应走进日常生活。
6月21日,一场名为“同线异彩”的非遗艺术对话展在上海老字号品牌馆(华山路263弄)拉开帷幕。上海绒绣与大不里士波斯毯这两项承载历史智慧的手工技艺,首次以羊毛为共同语言,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浦东新区绣制的大型绒绣艺术壁画,开始出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等重要场合,成为上海绒绣艺术的一面旗帜。
“上海绒绣”——这种在特制网眼麻布上,用彩色羊绒线绣出各种画面和图案的刺绣,被誉为“东方油画”,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秦鑫与绒绣的缘分始于一场非遗展览。在展览上,她被一幅绒线绣成的外滩风景深深吸引,细腻的针脚让建筑与江面栩栩如生。此后,她从大连工业大学的设计课堂走出,踏上了跟随绒绣传承人学习的旅程,潜心钻研针法与配色,并用现代设计语言重新诠释传统纹样。她的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绒绣不应仅是博物馆的展品,而应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一幅肖像中,起码有3000多种颜色。 ”上海绒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唐明敏介绍她绣的一幅黑白肖像《梅兰芳》。
最让我震撼的就是绒绣作品《梦想之城》了,这幅献给国庆70周年(2019年)的绒绣,在第二届进博会一展出,便得到了世界各国参展者异口同声地 ...
非遗传承也要从娃娃抓起。去年,绒绣协会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推动开设“走进非遗——上海绒绣”,共有80余位学生报名上课,并于去年12月8日 ...
”高桥绒绣传承人何冬梅和金雯今年已年过40,绒绣,占据了她们半生的时间。 曾几何时,绒绣从过去西洋宫廷用品,落地高桥成了艺术品。
据秦永福粗略统计,完成《大地之子——人民领袖毛泽东》这幅绒绣像,仅所染的颜色就达1700余种之多,堪称恒源祥绒绣史上的珍品。
因为当时的绒绣产品100%供出口,上海东方绒绣厂曾是国家创汇先进集体。 但到后来,人工成本越来越高,许多年轻人已不满足于从事绒绣业的薄利,东方绒绣厂也好景不再。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