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8 小时

丝路印记 简牍墨韵

鉴于悬泉汉简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甘肃文化出版社策划、出版了《悬泉汉简书法选粹》(以下简称《选粹》),从目前已公布的7000余枚简牍中精选700多枚,以原色原大、局部放大、附以释文的形式,将这批承载丝路光影的墨迹予以呈现。
“走马楼吴简内容是三国时期长沙郡临湘侯国长沙郡临湘县(今长沙)的官府文书档案,涉及到司法、赋税、户籍、经济等多个方面。那么,研究专家是用什么方法判断这批简牍是属于三国时期的呢?”面对考核官、家长和展厅内的众多游客,小小讲解员聂宇辰声音洪亮、落落大方地 ...
红网时刻新闻7月20日讯 (记者 袁思蕾 通讯员 王国庆 李伟 黄安妮)7月20日,长沙简牍博物馆第十七届“小小讲解员”培训班结业典礼在该馆举行,45名学员经过9天的集中培训与严格考核顺利结业。
翻开璀璨辉煌的中华文化画卷,简牍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片片精致打磨的简牍,无声诉说着岁月的变迁,也成为今天解读中华廉洁文化的密码。湖南里耶,酉水蜿蜒,树木葱茏。2002年6月,在古城的一口古井中,发掘出3.7万余枚秦代简牍。其中,有关廉政的内容众多,记 ...
近日,甘肃简牍博物馆与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打造的用外语简述中国历史“简牍外语角”活动正式启动。
自2009年启航,简博的“小小讲解员”项目已走过十七载春秋。这座珍藏十万余枚三国吴简的殿堂,通过公益培训让青少年从文物倾听者蜕变为文化传播者。层层选拔中,共计3000余名长沙学子经报名表初审、表达力面试、抗压测试与家庭访谈,方获“文化种子”资格。结业学员不仅掌握《长沙吴简》《汉字知识》等十项核心课程,更以累计服务时长32560小时志愿服务点亮总计7.2万观众的文化之旅。这些“小小讲解员”更走进湘西 ...
甘肃简牍博物馆内墙壁上的烽台瞭望孔(拍摄于8月1日)。中国网记者 郑伟 摄. 甘肃简牍博物馆内电子显示器上展出的西汉《四时月令诏条》壁书(拍摄于8月1日)。中国网记者 郑伟 摄. 位于甘肃简牍博物馆内的肩水金关遗址模型(拍摄于8月1日)。
为深化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丰富青少年暑期精神文化生活,赓续千年简牍文脉,长沙简牍博物馆精心打造的第十七届“小小讲解员”培训班于12日上午在馆内多功能厅隆重开班。经过前期严格报名、面试选拔与资格复核,最终脱颖而出的50名优秀中小学生齐聚一堂,正式开启为 ...
图①:长沙简牍博物馆展陈三国时期赋税简。 图②:工作人员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长沙铜官窑基地清洗简牍。 图③:孩子们在长沙简牍博物馆 ...
7月20日上午,长沙简牍博物馆第十七届“小小讲解员”培训班结业典礼在多功能厅顺利举行。副馆长王倩和外联部副主任王茜亲临现场,共同见证了这群小小讲解员成长过程中的“高光时刻”。这不仅是一个结业典礼,更是孩子们在知识与表达能力上蜕变的重要时刻。
他们致力于构建一个专门用于简牍文字检测和识别的数据集,旨在推动简牍研究的数字化进程,让这些沉睡千年的历史资料重新 “发声”。 最终,他们成功创建了 DeepJiandu 数据集,这一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Data》上,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曙光。
“简牍学”概念伴随着甘肃简牍的发现而诞生,且属于“绝学”冷门学科。西北师范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简牍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的高校之一,1995年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招收全国首届简牍学方向硕士研究生,2011年,文史学院成立简牍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