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石经寺地处龙泉山脉中段东麓之天成山,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境内。寺院坐西向东,占地200余亩,主体建筑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祖师殿、藏经楼等。相传,石经寺约建于东汉年间(公元189—214年),刘焉、刘璋父子割据四川时期。初为官宦私宅,后捐为庙,取 ...
从《汉熹平石经残字集录》到《魏三字石经集录》,从《汉石经集存》到《蜀石经集存》,石经学上的一脉相承,至为醒目。 星凤汇聚,集其大成 ...
孔子博物馆镇馆之宝《明彩绘孔子圣迹图》以连环画形式展现孔子一生,从“问礼老聃”到“杏坛设教”,36幅彩绘细腻勾勒儒家思想的实践轨迹。画中人物服饰、场景布局均遵循明代礼制,堪称儒家文化视觉传播的巅峰之作。
2011年4月21日,纪念房山石经开洞拓印55周年暨房山石经研讨会在北京市房山区隆重召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专门发来贺电,全文内容如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界 ...
12月29日,历代儒家石经文献集成阶段性成果推介会在上海书城举行。本次会议由“历代儒家石经文献集成”课题组主办,共有三十多位来自全国各 ...
房山石经在经历了隋唐和辽金两个雕造高峰之后,沉寂千年。清末以来,因其书法艺术,房山石经再次引起了学者的注意,当时的一些金石学著作,如武亿《授堂金石续跋》、叶昌炽《语石》、赵之谦《续补寰宇访碑录》、赵魏 ...
综上所述,《开成石经》自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刻制完成,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国子监文庙西侧“讲论堂”两侧廊庑始,在后来的三次搬迁中 ...
房山石经目前分别在两地保存,10082块存放在云居寺恒温恒湿的石经地宫中,4196块存放在石经山九个藏经洞内,其中“雷音洞”是最先开凿,也是 ...
1939年,为了更好的保护石经,张鹏一又挖出了它乘骡车冒险出城,历尽千辛万苦将石经运回家乡富平县董南堡村,吊挂在家中一口枯井内,并要求 ...
石经幢是一种石塔,但它与佛塔又有着不同,一般有幢座、幢顶,更像石柱。 白居易对古幢形制有这样的描述:“六隅七层,上覆下承,佛仪在上 ...
6月15日,当地媒体发布消息表示,“为提高抗震指数、并创造一个更好的保护与展示环境,(《开成石经》)将迎来一次百米内的搬移,目前前期的 ...
《蜀石经集存》系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石经文献集成”系列成果之一,也是2023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该书由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讲席教授虞万里先生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天然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