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玉米螟的最佳喷药期是大喇叭口期,常用喷施类药剂有杀虫双水剂、敌百虫、辛硫磷、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溴氰菊脂乳油或者阿维菌素水乳剂等 ...
当前,乾县正经历持续干旱和高温天气,这对玉米的生长和病虫害防治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了确保玉米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质量,特制定以下病虫害防治指导意见。
根据全省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网点田间监测,结合虫源基数、栽培、气象等条件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省玉米螟总体为偏轻发生,大部分地区虫口密度在防治指标以下,部分虫源基数较高、气候条件适宜的区域,虫口密度将超过防治指标,个别地块可达到偏重发生程度。发生期早于常年,一代区幼虫防治适期在7月中下旬,二代区幼虫防治适期在8月上中旬。
“我们应用赤眼蜂防控玉米螟已持续四年。今天计划投放约2200亩玉米田,完成后预计每亩可增产减损10%至12%。今年我们还首次尝试无人机投放赤眼蜂球,试验成功后,每亩还能节省约10元人工成本。”科右中旗农牧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冯建军介绍道。
亚洲玉米螟造成的产量损失和欧洲玉米螟差不多,可不能小瞧它。 但在过去,亚洲玉米螟的防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方面,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它会带来的产量损失;另一方面,印尼以往不把玉米当作主要粮食作物,在作物管理上的投入也就不那么积极,而且玉米螟的高发区还集中在一些非 ...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农技人员将“放蜂器”送进无人机的装载箱中,做好投放赤眼蜂的准备工作。当前,正值玉米螟防控的关键时期,连日来,辽宁省沈阳市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无人机投放赤眼蜂工作,以生物方法防控玉米螟,助力玉米增产提质。“赤眼蜂是一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它的体长虽然不足1毫米,却有着大作用。
今年伊宁市的玉米种植面积12.64万亩,玉米秸秆存储量大,进入冬季后气温偏高,为玉米螟幼虫越冬提供了条件。为了防止玉米螟病虫害的发生 ...
近日降雨连连,京郊玉米地里又到了病虫害易发时节。喷农药,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的主流是绿色防控,比如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不可思议的 ...
他们成功构建了欧洲玉米螟 Z 品系的高质量染色体水平基因组,这一成果为研究欧洲玉米螟的寄主植物适应性、热适应性、滞育诱导、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毒素抗性、性通讯、同域寄主种族以及物种形成过程提供了宝贵的基因组资源。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粮食作物害虫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研究发现亚洲玉米螟取食含有氧化石墨烯的饲料后体型“变胖”,并在蛋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