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虽然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许多毒菌并无独有的特征,如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 这个原则对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是有效的。蘑菇中的毒素会有相当一部分可以通过加热破坏,但有一部分极为顽强的能够“熬过”高温酷刑,依然保持毒性。
云南已知毒菌超200种,部分毒菌与可食用菌外形极为相似,仅凭经验难以辨别。例如,剧毒的白毒伞与鸡枞幼菇均为白色伞状;亚稀褶红菇与常见的红菇属食用菌仅在菌褶颜色上有细微差别。此外,毒菌毒素复杂多样,鹅膏菌含有的肽类毒素会直接损伤肝脏,误食后死亡率高达5 ...
野生菌种类繁多,很多有毒菌和可食用菌外观十分相似,普通人难以准确区分有毒菌和无毒菌,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专业设备。不能仅凭经验或传统的方法去辨别野生菌的毒性,如煮野生菌加大蒜、用银针扎、看野生菌颜色、外形、生长地方、是否生虫等,这些民间鉴定方法 ...
进食毒菌6-12小时后,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如鹿花菌就可能引起此类症状。
云南每年夏季食用菌中毒事件屡屡发生,为帮助公众了解毒菌识别的“金标准”,降低损害健康事件发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真菌 ...
我省约有毒菌101种,常见引起中毒或死亡的约有十几种,我们来认识一下云南常见的“蘑菇杀手”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辨析,避免误食中毒。
古墓毒菌“逆袭”成为抗癌新星 2025年06月25日 02:22 滚动播报 新浪财经APP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分享 ...
网友提供的照片显示,里面有24种云南常见毒菌模型。 一侧的墙上,还贴有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制作的毒菌图谱。
科学家瞄准的目标是一种环状小分子——核糖体合成后修饰肽(RiPP)。这类分子由细胞内的核糖体“编织”而成,随后再经过酶的修饰,结构稳定、功能多样。此前,科学家已在细菌中发现了数千种RiPP,但在真菌中,RiPP长期处于“失联状态”。它们中很多被误认为是其他肽类,或者干脆被忽略。
什么是毒菌儿? 快速鉴别有方法 2025年06月24日 12:44 昆明信息港 新浪财经APP 举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分享 ...
雅培发布紧急声明,称其中国市场产品虽未使用“染毒”的乳清蛋白粉,但有2个批次产品在恒天然生产包装线上实施包装,而该包装线此前曾使用 ...
20世纪20年代,埃及图坦卡蒙陵墓开启后,参与发掘的考古队员接连出现健康问题,关于法老古墓传说的各种猜测不胫而走。数十年后,科学家发现这些墓室中常存在一种名为黄曲霉的真菌,其孢子可在空气中长时间休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