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殷商王朝中,文臣与武将并列为国之支柱,闻仲和黄飞虎分别代表了这两大类。然而,虽然他们的地位相当,享受的待遇却有着显著的差距。作为文臣,闻仲被纣王封为太师,这一职位在古代属于三公之一,宰相之职的先驱,亦是百官之首。可以说,闻仲的官职极为尊崇,几乎达到了 ...
周朝的天命观念,明确提出周人推翻商朝,是遵循天命之举,借此激励自己,进而影响天下人。为了进一步确立王朝的合法性,周人还将自己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天子”,意指“天之子”,其地位远高于其他诸神。同时,为了彰显与商朝的不同,周人降低了“帝”号的地位,改为“王 ...
这里以被殷商人用作献祭最多的羌人来举例:“羌”这个字的甲骨文是一个头戴羊角的人形,在殷商时期,“羌”并不是一个具体族群或者政治实体 ...
殷商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内涵非常丰富,具有多个层面。前不久,就殷商文化如何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中共商丘市委书记李湘豫 ...
商朝时期,民风淳朴,物资稀少,但饮食文化并不单调,如今出土展出的许多器物都说明那个时期的讲究与秩序。如烧煮、盛放饭食的鼎,在宴会上,鼎会与用来盛放主食的簋(guǐ)配套使用。同样用来盛放食物的器物还有鬲(lì),它是用来煮粥的,和簋有一定区别,《说文 ...
“邯郸”之名,最早可追溯至《竹书纪年》记载的殷商末年,彼时邯郸作为商王的“离宫别馆”出现,距今已逾三千载。   三千年来,古老的《侯马盟书》中镌刻着“邯䢷”,《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中书写着“邯郸”,马王堆汉墓帛书亦记录着“邯郸”。这个名字,穿越了甲骨文的卜辞神秘、金文的钟鼎庄重、篆书的古朴典雅,在中华文字演变的漫长河流中始终如一,宛若一枚活态印章,深嵌于华夏文明的肌理,历经三千年沧桑而未改其名 ...
甲骨上镌刻的神秘卜辞、青铜器上狞厉精美的纹饰、玉器中暗藏的匠心巧思,无不诉说着殷商文明的辉煌与厚重,不仅见证着当时的工艺巅峰,更让三千年前的“潮人”生活图景逐渐清晰。
据了解,“看·见殷商”大展是首都博物馆品牌展览“中华文明起源”系列第二展,全景呈现殷商文化面貌、揭秘殷商文明密码。 资料图: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看·见殷商”展览展出的鸮尊。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人头攒动,热闹得像过年。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就在这里拉开帷幕。主题定得挺接地气,叫“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听起来就像在说,博物馆得跟上时代步伐,不能老是那套老古董的玩法。
从太平洋到大西洋:殷商东渡,沙漠边缘的城市古风和甲骨文悬案,由亚利桑那驱车来到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歇息一夜第二天前往格兰德河西岸的岩画国家纪念地(PetroglyphNationalMonument)。岩画国家纪念地成立于1990年,总面积约29平方公里, ...
中新网北京5月20日电(记者 上官云)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揭开帷幕,即“看·见殷商”大展。 一组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