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赵树理一出生,作为赵家迟来的男丁,他被寄托了继承香火、光宗耀祖的希望。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了,祖父赵忠方仍固守祖训,认为“读书知礼 ...
中新网太原4月24日电 题:赵树理作品何以至今“鲜活”?各界人士探讨乡土文学的现实启示 中新网记者 杨静 当人工智能将《小二黑结婚》的经典 ...
赵树理,1906年9月24日生于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本名赵树礼,曾担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曲艺 ...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赵树理所关注的农村问题,如基层治理和文化改造,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的创作不仅仅是文学的表达,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他在《地板》中揭示了土地劳动价值的错误观念,体现了他对农民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创作观,提示当代文学应当关注实际问题,直面乡村振兴中的矛盾与挑战。
赵树理(右二)在他的故乡太行山区沁水县嘉丰乡协助农业社和社员们共同研究问题。资料图 赵勇 我的出生地是山西省晋城县(现为泽州县),这个县与 ...
赵树理晚年回忆起与马氏夫人8年的夫妻情分,时有内疚之感。 赵树理的第二位妻子关连中与赵树理共同生活了38年,他们在风雨之中相互扶持,情真意笃。关连中不仅是赵树理家庭里的贤妻良母,也是作家当之无愧的知音。 关连中1914年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赵树理所接触的农民、农村社会是一个由亲情、乡情构成的熟人社会,也可以说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赵树理多次谈到他对自己笔下的农民,熟悉得就像家里人一样,“他们每个人的环境、思想和那思想所支配的生活方式、前途打算,我无所不晓。
也就是说,赵树理在写出《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两部代表性作品之前,还没有读到《讲话》。 赵树理早就有了写大众化作品的志愿,早就 ...
赵树理的女儿赵广建在《回忆我的父亲赵树理》中说:“9月18日,已经濒危的父亲又被拉到万人大会上批斗。 这时他已经站立不住了,大会开始了没 ...
但海外的赵树理研究并未停止,上世纪70年代后,直至21世纪的今天,赵树理及其作品持续受到日本和欧美专家学者关注,他们中有华裔学者如王德威、李欧梵、茅国权等,也有本国的中国研究专家和中国文学研究专家,比如英语国家的林培瑞、葛浩文和日本的釜 ...
赵树理的家乡在山西省晋东南的沁水县端氏镇慰迟村。这里地处偏僻闭塞的山沟,封建礼教积习很深。赵树理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受到长辈们的 ...
史纪言于1958年9月写的《赵树理同志二三事》,以切身的感受谈赵树理同劳动人民的感情,论述赵树理的小说发扬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