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细微处见本领,细节间显水平。在处理日常事务时,李晨琪始终以耐心和热情对待每一位村民。办理车辆出入境证明、申请生育补贴、开具贫困证明……这些看似琐碎繁杂的事务,她都一丝不苟、认真细致地完成。据不完全统计,过去的一年里,她累计办理各类事务500多项,切实 ...
33岁那年,是继续在外面做生意,还是返乡创业、带动家乡黑陶产业发展?这个问题曾让藏族黑陶产业的致富带头人拉茸批初很纠结。在老家村干部的劝说下,他下定决心,回村发展黑陶产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增收道路,为老家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西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既要‘顶天’的学术高度,更要‘立地’的实干精神。”多年来,面对类似提问,黄恒君的回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坚定而深沉。在他看来,新时代知识分子不仅要站在学术前沿,更要脚踏实地,在广袤的西部大地上扎根、成长、创造、奉献。 从黄河之滨到祁连山下,从实验室到试验田,这一信念,也是六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新时代知识分子的共同选择,他们在广袤的甘肃大地上书写着教学科研的“西部诗篇” ...
日复一日,她埋首于密密麻麻的病历和处方之间,逐字核对诊断名称、审慎核查药品配伍禁忌、查验医师签名。每一页纸背后,都牵连着一个缓慢挣扎于喘息边缘的生命,一张申报表便是连接着一条生命与尊严的绳索。她小心谨慎地挑起这份担子,不敢有丝毫轻怠——那密密麻麻的文 ...
烈日炙烤着大地,兰州石化公司橡胶部丁腈一区域的生产装置发出嗡嗡的声响。设备二级工程师李庆习蹲在高段压缩机旁观察振动值的变化,将耳朵贴在管线上,判断压缩机做功情况,工作服后背的汗渍画出了一圈圈痕迹。“照顾运转设备要像照顾婴儿一样,得有耐心,还要慢慢摸透 ...
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冬季严寒难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有一支科研团队,20多年接力攻关,成功研发出适合高海拔地区的 太阳能 供暖技术,让藏族同胞住进了“用太阳取暖”的新居,用科技温暖雪域高原,书写陕藏情谊。
2025年7月一个周末的午后,雨丝偶尔飘落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白嘎乡小学。在宿舍楼下,记者见到了27岁的英语教师曹惠。她穿着简单的白色上衣,扎着马尾,2020年7月从大学毕业的她,同年8月选择了踏上这片雪域高原,成为白嘎乡小学的一名教师,至今已是第五个年头。
坐落于广西左江之畔的广西国有东门林场,像王建忠一样的林业科技工作者每天清晨的“必修课”就是到苗圃查看苗木长势,记录苗木的每一次新生和变化。“每一棵苗木都像自己的孩子,只有用心才能培育出好种,科学育苗容不得半点马虎。”出身于黄土高原的王建忠,研究生毕业 ...
2013年,河北姑娘吴嘉楠从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实验班毕业,循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强音,奔赴青藏高原投身电力事业。十二年间,这位“90后”女性从与高原反应抗争的“新兵”成长为全省最年轻的750千伏变电站站长,从指挥突发抢 ...
4 天
人民资讯 on MSN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他们用科技化林海为“绿色银行”
“我们能把大山里的苗木送上太空,更能用科技把群山密林变成老百姓的‘绿色存折’。”广西国有东门林场良种基地中心主任王建忠自豪地说。
2024年7月,冈仁波齐山突降暴雪,警情电话一波接着一波,派出所全员出动,赵堉煜跟随同事跑了一整夜,翻山越岭救助遇险游客。“刺骨的山风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抓着我的手,用各种语言说‘谢谢’。” ...
北青网 on MSN7 天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在葡萄园,年轻酿酒师为“紫色名片”添彩
盛夏的宁夏贺兰山东麓,绵延成片的葡萄园绿意盎然。依托得天独厚的风土条件,宁夏用40余年不懈耕耘将葡萄酒产业打造成独具特色的“紫色名片”。寻味而来的一张张年轻面孔,正用坚守与创新,为其注入新活力。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