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文讯》杂志社与尔雅出版社今(19)日于纪州庵文学森林共同举办「不是怀旧,经典依然年轻:尔雅五十.经典五十」活动,邀集两岸三地重量级学者、作家、出版人齐聚,包括白先勇、王德威、向阳、席慕蓉、张晓风、陈芳明、萧萧、李进文、涂丰恩等人,一同见证这场文学盛 ...
强颱丹娜丝肆虐嘉南地区,当地屋损惨重,许多灾民「屋不蔽体」已逾2周,只能仰赖义消和志工团接力帮铺帆布。19日薇帕颱风外环气流又带来雨势,施工难度大增,来自高雄的中华户外探险协会云豹工作队靠着山训扎实的攀爬、绳结专长,雨中仍展现高效的驰援能量,1天最多 ...
学者王德威2012年受陈六使中华语言文化教授基金到南洋理工大学演讲时,借华语语系(Sinophone)的视野提出“新加坡的10个关键词”,引起巨大回响。两年后他到马来西亚,造访马六甲与槟城等地,重新思考华语语系,改以“华夷风”来翻译,以“风”的属性,加上“土”的概念,试图摆脱华语语系 ...
王德威说,阅读彼时的这些小说,除了回顾那段血泪,找寻乱世里的某种安顿,更要发掘叙事传统中的一种抒情声音。 文学作为一种想象的领域. 王德威借用巴赫金的“众生喧哗”来形容存在40种语言和17种文字的中国“文”学总貌。
在王德威办公室门口等待采访他的时候,一群从华人世界来的学生在一旁的教室里热烈地讨论着关于中国的议题。一位研究中国文学的外国学生则约王德威聊了很久。王德威常惊讶于时间流逝太快,当学生叫他“前辈”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做学生还是昨天的事儿。
迸发生命的无限炽热——构造地质学家李德威的赤子之歌 ---从矿产找寻到构造假说,从地震预测到地热勘探,李德威毕生的研究,无不深深扎根大地,无不紧紧围绕国家和人民所需。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一生写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话语——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2018年9月12日,李德威教授于重症监护室手写下“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作者供图) 他就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李德威。
王德威将格局放大到1947到60年代初的冷战时代,把中国的战争视作乱世的一部分,可以发现夏济安的足迹从上海到了香港又到了台湾,在台湾总觉得 ...
李德威于1962年6月生于湖北麻城,1978年考入中国地质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攻读博士、出国访学,40年来一直从事构造地质学的教学和研究。
2月20日,贵州省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贵州省政协原秘书长、党组成员、机关党组书记、办公厅主任熊德威受贿一案,对熊德威以受贿罪 ...
荆州经开区双创园有一个小有名气的创业新星,他研发的城市地下管网检测产品畅销国内及海外市场,他就是武汉交通职业学院2020届校友郑德威。 郑德威2017年进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习,在学生阶段,他就展露出技术控的潜力,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后,他积极拜师学艺 ...
高德威:有四个例子,中国市场战略、保证固定成本稳定、霍尼韦尔并购体系的建立,以及金融危机期间的无薪休假。 第一个例子是霍尼韦尔在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