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藜照堂”典故:传说有一天,刘向在天禄阁校书至深夜,当烛尽灯灭之后,仍不肯就寝,在暗室中背诵经书。忽有一位黄衣老人,手持青藜杖叩门进来,接着将手中青藜杖顶端一吹,藜杖竟然燃烧起来,发出光芒,照亮了暗室。
有乡村,就有家塾。偏远如岭南之南的这个香港新界小乡村也不例外。想象曾在这里响起的琅琅诵读声,你会进一步确信,“弦歌不绝”这个词是从 ...
作者:贾芳芳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微信公众号原文刊载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宋绍熙余仁仲万卷堂 ...
所谓家塾就是旧时请老师到家里来教授自己子弟的私塾在龙华,就有几间百年家塾虽历经百年变迁,却能保存至今进入鳌湖艺术村,沿着村口的水塘 ...
“琬璧公家塾”五个苍劲有力的石雕大字。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3月24日讯 (记者 林秋颖)楼村,位于光明区新湖街道,距今已有800多年的 ...
2月12日(农历正月初八),广州市白云区嘉禾街新科村一派喜庆,当天是杨氏宗祠九周年庆典暨五大家塾(玉富家塾、兆宏家塾、进郁家塾、应和家塾和远 ...
本报讯 (记者文远竹 通讯员云宣摄影报道)记者昨日来到广州白云区金沙街沙贝村荣基里,发现古色古香的兆年家塾被城中村拥挤的现代化钢筋 ...
根据兆年家塾中碑刻的记载,该家塾建于清光绪廿六年六月,是李瑞石 (曾做过平远县知县)为纪念先人李兆年而建。 由花厅、庭院两部分组成,占地 ...
以阳文楷体红砂石做成横匾的“茅山公家塾”始建于明代,匾额为清嘉庆己卯年桂月重修时刻制;“顾三书室”,阳字楷体花岗石横匾,始建于清代 ...
曾国藩族人曾宪经:家塾子女多成才 2010年11月03日 13:52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0) 【字体: ↑大 ↓小】 ...
彭治华说,兆年家塾一直得到白云区委区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厚爱。 2010年,白云区两名政协委员提出提案,呼吁保护兆年家塾。 提案说,兆年家塾位于金沙街沙贝村荣基里,清 光绪 年间建筑,占地约580平方米,由一进屋和一花园各半布局,内置石雕凉亭。
昔日家塾今变幼儿园 “日新家塾”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1994年,横沙幼儿园迁入了这家私塾的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