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作者:李宝珠编辑:椰椰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并标明来源来自 14 所高校的研究论文被曝出嵌入了隐藏指令,引导 AI 审稿人给出正面评价。这一报道在学术圈内引发激烈讨论,更是引起了人们对于利用 AI 审稿所带来的风险及伦理挑战的关注。这厢,AI ...
据网传图片显示,罗某某「担任多个顶级期刊审稿人, 以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 在自然·机器学习、JAMA 内科学等顶级期刊发表 SCI 论文 7 篇,个人累计影响因子 149。」 PPT 中还列举了在 2024 年期间,该同学以第一作者 ...
本科生审稿,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来自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 Lenka Zdeborova 早就在推特上评论过顶会的审稿人筛选机制,她在研究生的申请中发现不少人本科阶段就已有顶会审稿经验。
这几天,川北医学院一位大三本科生罗某某的名字,在学术圈和教育圈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原本是竞争校内“昌华奖学金”的一场普通答辩,却因为罗同学PPT上展示的“逆天”学术履历——自称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7篇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高达149)、担任包 ...
顶会论文评审,AI立大功!ICLR 2025首次大规模引入AI参与审稿,最终有12222条建议被审稿人采纳,89%情况下提升了评审质量。详细30页报告,揭秘AI在顶 ...
大数据文摘出品2025年10月22日,名为“Agents4Science”的虚拟会议将正式召开。这是全球首个明确规定:AI必须担任论文作者和评审人的科学会议。地址:https://agents4science.stanford.edu/会议主办方宣布 ...
根据官方说明, ARR使用OpenReview作为审稿平台(审稿意见不会公开),作者可在每个月的15号(截稿日期)之前,将论文提交到统一的ARR审稿池,由 ...
罗子甯的故事,藏着一个普通本科生的科研“逆袭密码”,他痴迷计算机,大一就一头扎进科研,先是拉了个计算机兴趣小组,后来直接在学校“表白墙”发布“组团搞科研”的招募令。
Hosted on MSN8mon
推荐审稿人,这5个问题必须搞清楚! - MSN投稿时推荐3-5个审稿人,只是填上名字这么简单吗?这些问题一定要搞清楚! 1、杂志社让我推荐审稿人,我需要征得这些人的同意吗? 不需要 ...
「审稿随意,打分随缘,给出的意见看起来不像是了解本领域的」、「审稿人让我对比还没有发布的论文」每次机器学习顶会的论文接收结果出炉 ...
7、cvpr 2025的审稿数据会共享给其他会议,对不负责的审稿人可以起到长久的限制作用。 其中第二条最具威慑性,不负责任的审稿意见包括,只有一两句内容、使用大模型生成、与被审论文不相关,或者是遗漏了重要内容。
Nature不审稿的历史丰碑:双螺旋论文 Nature对论文不审稿就发表的先例并非马多克斯开启,因为Nature作为一本科普杂志在1869年创刊时,本来就不存在 ...
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