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他们极重诚信,王安石言出必行,司马光更以诚信闻名,据说小时候因撒谎剥水果皮被父亲严厉训斥,自此终身不说谎。奴仆卖马隐瞒病情,他严厉指责,认为诚信受损得不偿失。
这封万言奏疏是王安石多年观察和思考的结晶,他尖锐地指出北宋积贫积弱的根源, 官僚体系臃肿腐败,财政入不敷出,军队战斗力低下,科举选拔的人才空谈诗赋而无经世之能。
有宋一朝政坛名臣辈出、星光闪耀,笔墨官司之精彩千年难逢其盛,直至今日仍被戏称为“中文系的好时光”。而所有人的命运,都在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来到了前所未有的转折点。只不过在当时来看,谁也没有料到这不仅是一场人人必须站队过关的漫长严峻的考验,而且 ...
王安石的文章政论文居多,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注定了他的文章处处透露出“务为有补于世”的实用主义理念即使在他的游记中也有浓重的议论成分 ...
王安石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得不从开辟新财源入手。北宋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非常发达,但也存在冗官、冗费、冗兵问题,土地兼并和地方市场垄断造成了严重的贫富差距。王安石吸取了范仲淹变法失败的教训,避开了冗官问题,改革重点放在富国强兵。
王安石说那都是吕惠卿主政的结果,自己已不在位,不便干预。 东坡又说:“‘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这只是事君的常礼,而皇上待你以非常之 ...
今天的历史书上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其中有一条就是“用人不当”,但仔细史书,你会发现支持“变法派”官员除了王安石之外,几乎 ...
我们来说说王安石的一次选择,这次选择是对沈括做出的,造成了两位巨人的疏离,却是王安石不得不去做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沈括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人物之一,当时反对变法的保守势力说王安石结党营私,并且列出了他“私党”的名单,名单中第15个人就是沈括。
王、苏的最初冲突,发生在嘉祐六年(1061)苏轼、苏辙举制科时,冲突的发起者是王安石,他拒绝为苏辙撰写任命制书。可以看出王安石对“三苏”主动结交大人物的做法是相当反感的。他的观念里,“君子”做人不是这样做的。
12月18日,宁波市宋韵·安石文化周在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畔宁波院士中心开幕。音乐、诗文、游线,串联起“怀古”“遇见”“天下”三个篇章,进一步打响宁波作为“王安石改革思想启源地、治国名相出发地、文学大家发轫地”的城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