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溯源中华文明,为我们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源泉,为我们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 ...
活动现场,金石传拓技艺非遗传承人持一向外籍青年学生讲解了“宁”字的内涵和意义,并介绍了“宁”字的演变过程。“每一个中国汉字都代表着中国祖先的智慧,都延续着我们古老的文明。‘宁’是南京的简称,取自南京以前的名称‘江宁’。‘宁’寓意着安宁稳定、安居乐业。”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
昨天(26日),正在甘肃参访的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带领台湾青年访问团参访敦煌莫高窟,并参加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活动,所到之处受到大陆民众热烈欢迎。无论是马英九,还是台湾青年,都被莫高窟灿烂的艺术所震撼,更感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力量。 马英九同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和台湾青年一行来到莫高窟参访。马英九现场与两岸游客热情互动。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 ...
一年前的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基础。在文化自信形成过程中,考古学发挥着独特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专题深思)--理论 ...
我故酌彼兕觥(篆书) 泥可剌·毕巧利提供 大象无形(篆刻) 泥可剌·毕巧利提供 春城飞花(草书) 泥可剌·毕巧利提供 泥可剌正在挥毫泼墨。
活动通过现场讲座、互动交流、实践体验等方式,让青少年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悟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 湖州市150余名师生在现场参加活动,来自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120余名师生代表以视频连线方式参加活动。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2020年09月30日16:07 来源:央视网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马克思的经典话语,感悟真理的魅力。 关于社会运动规律 ...
通过一段时间阅读有关党的历史,让我受益匪浅。首先了解党的光荣历史,知道党的思想是博大精深、实践是永无止境的,其次就是要更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多方面充实自己,然后全身心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心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