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红砖古厝与南洋番仔楼在梧林村并肩而立,诉说着百年风雨与赤子归心。7月21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数智海丝看泉州”媒体行走进晋江梧林传统村落。
7月22日上午,洋溢着浓厚的书香墨韵与文化热情,“秦牧故里·诗意侨乡”新大众文艺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秦牧故居举行。活动以“文化空间赋能+线上线下联动+老少传承培育”为核心,精心策划了“名家工作室”“秦牧文学周”“南洋创客行”三大板块共 ...
江门杜阮镇尚朗社区电 为赋能侨乡教育振兴,珠海科技学院青苗逐光突击队于7月14日奔赴蓬江区杜阮镇尚朗社区,面向6-12岁儿童开展为期5天的爱心义教。活动立足侨乡沃土,通过科创实验、非遗手作、安全守护等18门多元课程,播撒知识星火,润泽童心成长。
7月22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纪道清来到马湾镇,就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和新时代侨乡建设、七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调研。他强调,要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凝心聚力加压奋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7月20日,2025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汕头站迎来主题鲜明的第二天——“侨乡解码日”!来自粤港澳三地的青年们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向往,走进汕头这片充满红色基因与侨乡温度的土地,在行走中触摸历史脉络,在体验中感悟文化根脉,用青春的视角解码这座城的“ ...
“沈老师,你看我做的灯笼漂亮吗?”在华侨社区“阳光驿站”里,孩子们举着手工作品,围着沈艳开心地问道。针对社区儿童课后无人照看、活动场所缺乏的问题,沈艳积极争取资源,牵头打造了集学习教育、文化传承、娱乐于一体的青少年活动阵地——“阳光驿站”,如今已成了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在这里,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侨乡文化、红色文化等教育融入日常活动,元宵节带领孩子们包汤圆、做灯笼;端午节组织做香囊、讲述 ...
侨批外观雅致、内涵深厚,也为文创设计带来灵感,其衍生的文创产品深受年轻人青睐。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最近上新侨批手账本和挎包,泉州市档案馆打造了“阿批仔”“小侨妹”IP以及系列周边,广州华侨博物馆近期推出侨批套色章供游客打卡集章。
1995年,张国雄从北京大学来到江门,被这里浓郁的侨乡文化所吸引,之后便长期从事华侨历史、侨乡文化、世界遗产研究,因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 ...
2017年开始实施《侨乡武术进校园实施方案》,现已建成78所“江门市侨乡武术特色学校”。 除了构建非遗进教育体系,江门还推动非遗进机关建设,并依托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构建省内外的非遗专家网,开展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实验区建设的理论 ...
人民日报 on MSN2d
归侨画展(侨乡新貌)
归侨朱仁民,生于浙江宁海,曾任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创建院长、浙江大学生态修复联合研究中心创建主任、意大利国家国际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务。
梧林传统村落保留了样式丰富的闽南官式大厝、哥特式建筑、罗马式建筑、中西合璧名居、番仔楼等历史文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西洋楼11座、番仔楼14座、闽南传统建筑36座,行走在其中,仿佛步入一个百年原生态村落式建筑博物馆。